2月16日,機器視覺公司凌云光科技創新板IPO會議籌集15億元。目前,天準科技、奧普特、華興源創、虹軟科技等多家機器視覺公司已登陸科技創新板。
機器視覺軌道正變得越來越熱。一位相關領域的投資者告訴《科技創新委員會日報》,機器視覺已經成為熱錢。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去年上半年,機器視覺融資案例數量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排名第二。2020年,機器視覺融資達到93億元,創歷史新高。
但在激增的熱錢下,目前國內機器視覺的硬技術含量如何?目前,行業領導者仍然被歐洲、美國和日本品牌占據,而中國機器視覺起步較晚。從代理國外產品開始,自主研發還有近十年的路要走。凌云光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2020年,代理海外產品的收入占40%以上。
公司提示科創屬性風險。
根據招股說明書,凌云光長期從事機器視覺和光通信業務。目前,該戰略側重于機器視覺業務,提供可配置的視覺系統、智能視覺設備和核心視覺設備。2018-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4.06億元、14.31億元和17.55億元,相應凈利潤分別為6321.64萬元、4006.69萬元和1.33億元。
根據招股說明書,消費電子、面板行業和新能源領域的許多龍頭企業都是凌云光的客戶,包括蘋果、華為、小米、京東方、光星光電、寧德時代等。2020年,凌云光還獲得了小米和富士康數億元的聯合投資。截至上市前,小米基金持有凌云光406萬股,持股比例為1.13%。
凌云光成立于2002年,首次從印鈔行業開始,通過人民幣凹印在線檢測、大張檢測等項目開展自主研發;另一方面,開展國外機器視覺制造商的代理業務。2006年,公司進入印刷包裝、新顯示、消費電子等領域,進一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目前,公司具備光學成像、核心算法和軟件系統的研發能力,并開發了工業相機、光源等核心設備,應用于多個行業。
但從招股說明書和詢問答復中可以看出,目前凌云光仍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代理業務,機器視覺核心設備采購比例仍較高。
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的代理產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海外品牌的光纖設備和儀器產品,另一部分是海外品牌的視覺設備。搭配自主產品,滿足客戶對成套視覺設備方案的多元化需求。2018-2021年,代理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近一半,為40.26%、44.89%和46.60%。
此外,凌云光在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詢問時透露,公司可以配置視覺系統產品,視覺成像模塊的大部分組成部分來自外包。
凌云光在招股說明書的風險部分表示,代理業務沒有科技創新屬性。如果公司代理業務收入比例持續上升,將對公司的科技創新屬性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熱錢涌入,賽道硬科技成色幾何?
機器視覺可以取代制造過程中人們的眼睛,與人眼相比,機器視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適應性強等優點。機器視覺可廣泛應用于智能制造、高端設備、自動化設備等行業,是先進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國內機器視覺滲透率低,增長空間大。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也將給機器視覺帶來巨大的需求。中國工業信息網預測,2023年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197億元。
國內機器視覺起步較晚,90年代初成立了少數視覺技術公司。直到大約十年前,3C電子領域的自動化才逐漸普及和深化,國內機器視覺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2015年市場規模僅為31億元,2019年增至103億元。
目前,機器視覺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投資這條軌道。僅在2020年,一些機構就計算出該領域的融資額已達到93億元。根據天燕的數據,2013年左右機器視覺領域的企業數量也出現了井噴,2019年左右達到峰值。
然而,盡管熱錢聚集在一起,就像凌云光代理比例過大可能導致投資風險一樣,整個機器視覺行業目前的硬技術質量也在經歷考驗。
吳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國內機器視覺行業火爆,大量資金關注和投資,促進了當地機器視覺企業的快速發展,在機器視覺的重要核心環節取得了突破,出現了一批當地代表企業,但這些企業收入規模一般較小,在高端核心部件領域有待突破。高端核心部件市場仍被康耐視、基恩斯等海外品牌占據。
然而,一些機器視覺軌道投資者在接受《科技創新委員會日報》采訪時表示,機器視覺高端市場廣闊。雖然外國品牌仍有很大的優勢,但一些國內企業已經逐漸走出去占領市場。例如,一些國內企業已經成長為第一家出貨量超過100萬的3D傳感器供應商,一些企業正在為世界知名設備制造商提供機器視覺解決方案,一些企業通過3D視覺實現云應用和顯示場景互聯,帶來了更大的價值和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