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器人婚姻不僅是未來學話題
在后現代社會里,人機婚姻也不僅是未來學話題。近期曝光率很高的機器人索菲婭獲得了沙特阿拉伯的公民身份,并在央視采訪節目中表示會考慮結婚生子。既然賦予了公民身份,那沙特阿拉伯會允許“公民”索菲婭的“婚姻訴求”嗎?
近年來,在中國和法國都已出現過人機訂婚、嘗試登記或舉辦婚禮的情況。2017年,某女子攜機器人前往深圳南山民政局尋求婚姻登記,這與浙江某男子與機器人高調舉辦婚禮一事同為商業炒作,其與機器人結婚的訴求并未提交到法庭之上。2016年,法國女子莉莉的機器人之戀則要嚴肅得多。她已和3D打印出來的機器人訂婚、同居,并熱盼法國民政部門將人機婚姻合法化,讓她嫁給機器人的夢想成為現實。莉莉的訴求涉及機器人是否有婚姻資格的問題,但更緊迫的問題在于:人是否有權利選擇與機器人結婚。
人為什么不能和機器人結婚?人機婚姻會得到法律承認與保障嗎?這已是部分群眾和學者提出的倫理和法理疑問。隨著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飛速進步和社會多元化的不斷提高,這一聲音的分貝或會進一步提高。美國專欄作家林恩甚至提出了《我更愿意與機器人結婚的十大理由》:比如說機器人偶可以非常性感、人機性愛最安全、機器人可以一關了之、機器人是很好的性愛教練,等等。在利維看來,問題的核心并非是否會,而是何時會出現人機婚姻。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類學家哈爾金斯就曾預言,法院將在2000年左右面臨人機婚姻案件。但這一預言并未成真。利維則預測,人機婚姻將在2050年左右的美國馬薩諸塞州率先獲得法律認可,因為馬州在婚姻問題上向來寬容開放,而且人工智能技術力量雄厚。當然,現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不代表未來不會成真。要知道,不同種族間的通婚在1967年之前的美國還被禁止。而對當代人來說,這項禁令早已顯得匪夷所思。
王力宏在歌曲《A.I.愛》中唱出了部分人的心聲:在人機婚戀中,“到底道德放在哪里”?畢竟,人機婚姻一旦成為群發現象和法律現實,會完全改變人們對性、愛和婚姻的認知以及傳統的家庭組織形式,給社會帶來顛覆性影響。當然,人機婚戀對某些保守的文化群體來說沖擊尤其大,有極端分子甚至曾威脅襲擊機器人性愛年度學術會議,導致其不得不異地秘密舉行。不過,現在還沒有大國明確禁止人機婚姻,法國民政部門也未公開回應莉莉的成婚訴求。這一問題還在起步探索階段。
從法理角度講,人機婚姻還有很多問題值得討論:麥當勞快餐式的、脫離了生育目的的人機性愛可在婚內被默許嗎?機器人的婚內權利應如何得到保障?人可以與機器人領養孩子嗎?機器人如何繼承婚后遺產?另一方面,人機婚戀會減少買妻、性犯罪數量,可以減少性病傳染、減輕因孤單而導致的心理問題,從而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和諧嗎?人機婚戀能助推女性的權利訴求嗎?顯然,人機婚戀會是一把雙刃劍。
2002年以來,維盧吉奧倡導的機器人應用倫理學“原則”同樣適用于人機婚戀問題:“促進和鼓勵機器人學的發展,使機器人有利于人類社會和個人,并且防止機器人的誤用對人類造成危害”。200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布的《宣言》前兩條為:“一、下一代機器人將作為人的伙伴與人類共存;二、下一代機器人將在身體和心理上幫助人類……”可見,機器人倫理學家不會盲目排斥機器人,而是希望機器人能更好地服務人、與人共處。從目前趨勢來看,相比是否應該使用性愛機器人,如何在使用中維護人的尊嚴和利益才是更實際的問題。我們應該化成見、質疑與焦慮為嚴肅、理性并且有人性化的探討,畢竟這是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有悠久歷史文化淵源的人機婚戀,顯然是一個未完待續,或將越來越熱的社會話題。
2018年四五月之交寫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
順豐分揀機器人功能程林
留德七年,柏林自由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德語系教師,尤其關注文學與影視中的機器人現象。機器人往往遠不只是一種沒有生命的機器,還能作為人的鏡像讓人更好地認識和定義自己。
創作談
以前,我覺得戀雕像、戀人偶或戀機器人是一種難以接受的行為,一種“變態行為”。僅是這種態度就彰顯了這個話題的意義。或許讀者、甚至我自己也會問:你是誰、膽敢討論這么新的話題?是不是對這些“離經叛道”的行為過于寬容了?
我所學習的專業是德語文學。德語文學中有一些涉及這種人與“人形”的戀愛故事,如猶太裔德國作家庫爾特·明策的《皮革馬利翁》。隨著不斷接觸德語文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人和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因為文學是關心人的,是有溫度的。我是從文學世界出發來寫這篇短文的。
通過閱讀文學中作品,讓“變態”一詞在我這里不再脫口而出。顯然,在如此豐富的世界里,我們不能太輕易地做道德判斷。我當然不是要為這些行為搖旗。就像在文章中提到的,有些行為的確讓人感覺不安。但在一些所謂“變態”行為的背后,或許也有著一種個體危機。
戀偶或戀機,有時是一些人的自我實現、表達和創傷轉移,一種存在于世間的方式。否則,他們或許在這個世界上就無處為家。而人的危機和存在就是文學書寫的原因。我并不想鼓勵非人之戀,只是希望讀者們能客觀和全面地看待這種現象。而社會也需要少一些第一眼看來的歧視、多一些思考之后的理解。
圖書分揀機器人自動分揀機器人廠家就像在文章中所寫,這是一個未完待續的問題。而人們的觀點,在過去千年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之后,現在和未來或許還會繼續在變動中。有些話我們有沒有說得太早?不管怎樣,我們還會繼續探討下去。這是一個開放的話題,有些文中提出的疑問很難解答。
圖書分揀機器人項目報告分揀機器人什么時候可以普及分揀機器人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