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軟銀發布Pepper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創業拉開了序幕。2015年,借助產業政策扶持、阿里巴巴等巨頭的入場,服務機器人也吸引了不少資本和企業,掀起投資熱潮。有數據顯示,2017-2018年初,機器人巨額投融資11起,其中9起都覆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投資者對服務機器人十分看好。但產業發展并不能一蹴而就,今年以來,服務機器人的問題也更加凸顯,如“交互”技術還不成熟、供應鏈長且復雜等。
技術偏低“交互”技術還有待發展
據了解,與工業機器人單一的機械化運作方式不同,服務機器人是以“服務”為核心的自主或半自主機器人,需要與人進行即時或持續的交互,因此需要基于深度學習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語義理解等技術。目前,專業服務機器人多為商用,主要有物流機器人、商業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及教育機器人等等。
“服務機器人技術難度主要在于芯片、舵機、傳感器、定位導航系統及AI交互技術等。”“墨子AI”聯合創始人劉駿波向記者表示,根據他在深圳、杭州等地調研后得到的反饋,智能硬件的成熟度、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都還比較低,這些都成了服務機器人發展的阻礙。
“深度學習的技術可能還要10年才能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劉駿波認為,現在的技術還處于早期,大家卻迫不及待地將一個還不成熟的東西裝載在機器人身上,讓它去做一些服務于人的商業落地,結果也就不盡如人意。“這條路還很長,近3年應該都在摸索階段”。
案例
分揀機器人維護分揀機器人簡圖以早教機器人為例,幻實科技品牌總監安福雙認為,目前大多數早教機器人的交互還停留在比較簡單的層面:掃一掃出現一個3D內容,有聲音與動畫,但其他就沒有了,形式還是比較單一。“人與機器人交互的主流方向是語音,但現在語音不成熟,交互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剛開始學說話的兒童,發音不是很清晰,語音識別效果就不是很好”。
在安福雙看來,語音不成熟的情況下,機器人的交互方式與AR交互融合在一起或能達到更好的交互效果。“AR卡片可以與機器人很好地結合。”比如,機器人說:“我餓了,我想吃蘋果。”然后,小朋友就從一堆卡片里找蘋果的照片,拿給機器人,機器人就知道它要吃蘋果了,會給出“蘋果很好吃”這樣的互動。“AR的圖像識別技術已經比較穩定,如果讓機器人識別卡片上的圖案,然后做一些相應的動作,而不是在屏幕上展現3D內容,這種交互才是小孩所需要的。”安福雙說。
“服務機器人產業鏈復雜,下游應用場景眾多。”劉駿波告訴記者,一個實體機器人的構成是由很多部件組成的,包括智能硬件、如芯片、舵機、各類傳感器等;軟件如語音識別、語義分析、圖像識別等;還有組裝集成、應用開發和大數據服務,“供應鏈相對來說會比較長”。
在硬蛋供應鏈總監譚海明看來,服務機器人的完整供應鏈應包括電子方案設計、零部件選型、貼片工廠SMT選擇、產品工業設計、結構設計、包材設計、標準件選型,到之后的模具廠模具制作、五金注塑、五金沖壓、成品組裝測試,再到最后銷售、物流、售后這些環節。
據硬蛋科技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6年,智能硬件在眾籌平臺上平均跳票比例高達21%,跳票的周期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還有的更是徹底不發貨。譚海明認為,原因在于多達60%的創新公司對供應鏈的預期過于樂觀,以為供應鏈就是找幾家工廠,完成生產、組裝、測試及出貨的過程,而難以將供應鏈的多個環節統籌起來。
但更多的企業則是以外采為主,技術實現和成本兩方面也在制約著下游應用發展,這也是目前服務機器人產業化的關鍵阻礙。“一方面,服務機器人是全新產品,供應鏈較不完善。許多零部件供應未形成規模市場,在量不夠大的情況下,大多數工廠并不愿意配合定制生產;另一方面,供應鏈不成熟也導致品控容易出問題。”國金證券分析師孟鵬飛在研報中表示。
案例
目前受資金、技術等限制,僅有少數企業能自主研發、制造與銷售。“優必選”算是其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優必選”的核心技術優勢在于自主研發的舵機和運控算法,是國內首家致力于商業化人形智能機器人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構建了“硬件+軟件+服務”的智能機器人生態圈。據優必選披露的數據,2015年優必選營收達到5000萬元,2016年為3億元左右,2017年為8億元。
資金缺乏
投入大且回款周期長
湖北分揀機器人銷售商分揀機器人商業模式據了解,服務機器人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產品從設計到量產都要在供應鏈上投入大量資金。比如“優必選”成立初期,主要是依靠創始人周劍的數千萬元自有資金支撐,之后則在眾多資本的支持下才不斷壯大:2013年獲得2000萬元天使投資;2015年獲得2000萬美元A+輪投資;2016年獲得1億美金A+輪投資;2017年又獲得超8億美元C+輪融資。
那么,服務機器人的成本究竟又投入在了哪些方面?“一是開模費用昂貴,單次開模費用就要幾十甚至數百萬,如果失敗還要重新開模;二是初期良品率低需要不斷優化工藝,一般前幾個月良品率都低于50%,大大增加分攤成本;三是零部件采購資金占用,初創企業品牌效應尚未形成,上游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采購對現金占用較大。”孟鵬飛指出。
其次是銷售端的回款周期也較長。據了解,商用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回款周期本身就較長,加上市場培育期,為了開拓市場往往要給B端客戶更長的產品試用期和賬期;而針對個人、家庭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初期產品銷售往往依賴京東、天貓等大型電商平臺。以京東自營為例,產品銷售結算賬期在6個月以上,并不利于初創企業的現金回流。
另外,服務機器人也面臨著質量和價格的不平衡問題。“開發一套人臉識別系統需幾百萬元、用客服機器人來釋放人力的成本比原來還昂貴……”劉駿波認為,當用戶的目標并沒那么高,且對精度沒有嚴格要求時,綜合考慮成本及性能,可能還是會優先選擇用人力來代替服務機器人。因此,目前服務機器人還比較難實現商業化。“任何技術的創新一定是在縮減成本,而不是增加成本”。
案例
就算是行業中的“頭部玩家”,有些也依然面臨著資金難題。今年7月份,國內第一批服務機器人生產廠商“棠寶”就被傳出因資金鏈斷裂而深陷倒閉風波。而在此前,三寶機器人公司旗瀚科技也曾傳出遭遇資金危機。今年5月末,三寶獲得了東旭光電1.8億的融資,并被東旭光電控股,公司也更名為“三寶創新”。
閃兔分揀機多少錢聲音
易觀研究院:
1)技術巨頭搭建大平臺供產業鏈的從業者更好地進行創新。
目前,我國已經有企業在技術平臺上下功夫,但技術壁壘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和實踐,這一領域的相關技術還有待成熟,需要產學研一體、政策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形成合力。
2)服務機器人的使用者尚未”跨越鴻溝”,垂直細分領域的深度挖掘有望帶來爆品。
目前出現的分支有陪伴娛樂型、家用清掃型等,但這些細分的普遍問題是產品體驗有待提升,并沒有開發出讓消費者覺得實用、需要依賴的產品。細分市場的深耕需要再度挖掘消費者的深度需求,同時在體驗上做精細。
安信證券:
服務機器人產業目前尚處在發展早期,還需要時間來完善其產業鏈上相關的軟硬件等基礎設施與服務,包括傳感器、語音和視覺、智能芯片、操作系統等,在這些完善的基礎上,好的產品與服務才會應運而生,并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
垃圾分揀機器人與大數據小紅人分揀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出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