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愛最新鮮!植保用上了機器人
2024-11-15

植保效率提高20倍
近段時間是農忙季節,許少華已經帶著他的植保機器人走過了我市的許多山丘、農田,只要他們出現的地方,總能吸引眾多鄉親們的圍觀,大家在驚嘆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對植保機器人的優點嘖嘖稱贊。
據介紹,以往農民大都采用傳統的人工打藥方式來防治田間的病蟲害,現在則普遍采用電動噴霧打藥,但盡管如此,依然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工。“打藥的時候,通常是10個人一組,有的開拖拉機,有的搬水管,這樣下來,一天滿打滿算也只能完成100畝農田的噴藥工作。”許少華說,換成植保機器人便不一樣了,按照程序設定,一架植保機器人12小時可以噴灑200畝農田,即只要一個人就能完成原本10個人花上2天干的活,效率提高了20倍。
此外,植保機器人的噴藥效果也非常好。因為它在農作物上方1米左右飛行,旋翼帶來的垂直向下風會扇動作物搖擺,使得藥物能噴灑到作物正反兩面,既減少農殘,效益也大大提高。同時,操作人員在田埂上操作,無需下田,勞動強度小,也不會損壞農作物。作業區域不受地形條件限制,無論是平原、丘陵還是山區,無論是稻麥等矮稈作物,還是玉米、茶葉、果樹、林木等高稈作物,都適合使用。
普及尚需時日
植保機器人的優越性引起了許多農戶們的興趣,就在不久前,我市植保部門組織了一場演示,當場就有多位農戶洽談購買。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植保機器人大面積推廣的最大問題在于價格。市場上的機型主要有固定翼、單旋翼、多旋翼三種,不同農戶按照不同的需求情況,還可以加價加置其他配件,每臺價格從4萬元到10多萬元不等,這對于一些普通農戶來說是筆不小的費用。
此外,植保機器人在工作時對天氣要求也比較高,有風天氣噴藥藥物容易飄移到別的田塊,降低用藥的質量。農藥劑型也有一定的規范,目前適合無人機使用的農藥劑型僅有懸浮劑等少數劑型的農藥,可濕性粉劑、乳油等劑型則不適合無人機使用。
“植保機器人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技術和新做法,隨著生產技術的完善,普及只是時間問題,它將有望促進泉州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進一步展開。”植保專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