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外科團隊,利用“達芬奇”機器人,為患者切除肝臟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瘤體長21.3厘米、重量約5斤。
患者是位27歲的年輕女性,在一次體檢中查出肝臟患有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當地影像提示腫瘤大小就已經達到了15.0cm×10.9cm×20.7cm。患者慕名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外科就診,先后問診了李虎城主任醫師和宋繼勇副主任醫師。“肝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雖然是良性病變,但腫瘤增大后會壓迫相關組織和臟器,并且有破裂和惡變的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宋繼勇說,然而進一步的檢查發現,患者的情況遠不止肝臟占位這般簡單,“我們發現患者還存在明顯的門靜脈海綿樣變,肝門部血管增生嚴重,可能是由于腫瘤引起的血供增加導致的血管增生。”。
紅色箭頭處為腫瘤位置
術前,肝膽胰外科團隊通過三維重建等,對患者肝功能儲備、肝臟與周圍血管關系等展開充分評估。如此大的腫瘤,傳統的開腹切除是首選,然而,術前談話時,手術團隊了解到,患者對開腹手術后可能留下腹部較大的手術疤痕感到擔憂,不愿接受傳統的開腹手術,詢問有無微創治療的可能性。為了達成患者的意愿,宋繼勇聯合肝膽胰外科閆軍副主任醫師組織了科室會診。“考慮腫瘤為良性,對周圍的重要脈管無侵犯,從切除角度出發只需切除右半肝,而且在評估后患者的剩余肝體足夠,符合微創治療的手術指征,但是由于常規腹腔鏡手術器械的局限性,無法達到腫瘤后部和底部,因此,機器人手術更為適合。”閆軍說道,手術機器人系統具有清晰和放大的3D視野,加上能實時同步手術醫生動作的機械手,可有6個方向的自由度,540°旋轉,達到甚至超越人手的靈活性,在狹小的腹腔空間內可進行靈活、精準的操作。最終,經綜合討論,肝膽胰外科團隊制訂了經“達芬奇”機器人切除腫瘤的手術方案,然而,如此巨大肝臟腫瘤的切除,機器人也是在大出血風險的邊緣試探,對操作者技藝發起極高挑戰。
閆軍操作“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手術
在做好充分術中預案的基礎上,由閆軍主刀,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王鵬飛輔助下實施了右半肝切除術。術中,閆軍小心謹慎操作機械臂,避免瘤體破裂的同時,采取與常規肝切除不同的“前入路”方法,先將肝臟與腫瘤劈離開,離斷右肝蒂、右肝靜脈、肝短靜脈等重要血管,再對腫瘤周圍的韌帶進行游離直至摘除。歷時5小時,手術順利結束,腫瘤通過下腹部15cm左右的橫行切口取出體外。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日前已康復出院。相比傳統開腹手術上腹部至少35cm的切口,患者僅留下下腹部15cm左右的橫切口。
切除后的腫瘤組織
據閆軍介紹,如此巨大的肝臟實體性腫瘤采用微創手術切除,國內外罕有報道。秉承董家鴻院士首創的“精準肝膽外科理念”,肝膽胰外科醫師團隊不斷創新及豐富相應的技術,努力以最優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為每位患者帶來最大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