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正成為中國塑料產業的生力軍,原因有二,一是制造企業尋求人工成本上漲的應對方案,但更多的是提高效率和制造過程的整體質量水平。
分揀機器人品質基于視覺的分揀機器人根據總部位于法蘭克福的國際機器人聯盟提供的信息,2015年中國有68600臺機器人投入使用,輕而易舉地成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市場。而同年歐洲整體一共購買了50100臺機器人。
與這一趨勢吻合,中國塑料生產企業報告使用機器人的范圍更加廣泛。例如美國注模公司Evco塑料在東莞的新廠就可以“關燈”生產,因為車間內沒有工人照看機器,其目標是:質量和效益。
自動化已經進入塑料供應鏈行業幾十年。如今,走在中國廣交會的大廳,就算是深圳郊區生產小型模具的工廠,宣傳冊上也驕傲地列出配備有CNC機床和自動化檢測設備,而且多數是進口的。
中國最大也是最國際化的模具公司TK集團稱,正在增加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程度,而且因此在去年嚴竣的經營條件下,提升了公司的利潤。
而美國注塑企業GW塑料在東莞設有工廠,對他們來說,提高生產自動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產品質量。GW總部位于佛蒙特州貝塞爾,在美國和墨西哥都設立有工廠。公司負責國際業務的副總裁本。布查說:“墨西哥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美國低,但我們的客戶看重的是產品質量,自動化生產和檢驗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最佳解決方案。”
布查在回復電子郵件采訪時表示:“我們認為,為客戶定制開發自動化生產是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服務的重要部分。”
這些企業也是中國國家方針的積極踐行者。中國制定了宏偉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即到2025年每萬名工人的機器人比例達到150臺。
為達到這一目標還須努力,雖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密度并不高,每萬名工人的機器人配置只有49臺,全球的平均水平是69臺。領先的是韓國,萬名工人機器人擁有率是531臺,新加坡395臺,日本305臺,德國301臺,美國排第8,176臺。
視覺識別分揀機器人工作臺IFR總裁約。蓋瑪稱,中國政府已經將提高工廠自動化設為重要任務,該組織今年2月的報告指出,到2019年,全球機器人產量中的40%會安裝在中國。
蓋瑪稱:“這一領域過去幾年在中國增長巨大,今后還將快速增長。驅動力主要來自中國政府,他們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支持自動化生產,希望成為全球自動化生產的領導力量,因而這一領域還會繼續增長。”
快遞公司分揀機器人終端分揀機器人多少錢一臺自動分揀機器人的構成智能分揀機器人多長時間充一次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