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本年4月洪亮提出打造“環球機械人之都”的大配景下,環球首個機械人綜合城又落戶重慶。工業重鎮重慶,正在研發、使用工業機械人的與此同時,把眼力又投向了效勞機械人。為啥?只因市場潛力宏大。據國際機械人聯合會(IFR)猜測,到2013年,環球效勞機械人銷售量將靠近500萬臺。以小小的掃地機械人為例,僅客歲一年,環球銷量就約400萬臺。估計到2016年,市場容量將到達20億美圓。眼下,效勞機械人正在全國還還沒有構成較著的財產會聚。這意味著,誰能盡早舉行財產布局,誰就有望成為贏家。
環球首個機器人綜合城——投資100億、占地約1000畝的機器人版“迪士尼樂土”,擬在重慶開建。12月5日,方才敲定的這個“大筆如椽”讓人向往——
5年后,正在這個樂園里,饑了,炒菜機械人能給你呈上美味可口的菜肴;渴了,機械人會“貼心”地遞來一杯飲料;親子機械人還能幫你帶小孩、伴白叟;別的,唱歌、舞蹈、談天、推拿、安保,樣樣全是機械人正在干……
機器人版“迪士尼樂土”的敲定,明示著重慶進步機器人家當的步調較著提速。
“到2013年,全市機器人家當銷售收入到達300億元……到2020年,構成完善的研發、檢驗、制作體系,成為中國主要的、具有環球影響力的機器人家當基地。”這是市政府本年10月出臺的《關于推動機器人家當進展的引導看法》提出的目的,目的很明白:構成重慶新的支柱家當。
正在工業機器人運用普遍,效勞機器人市場蛋糕誘人的當下,以“體驗”為中心的機器人綜合城,將讓更多與生活密切關系的效勞機器人走進家家戶戶。
“將來,效勞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將更大,它們將與我們的生活寸步不離。”機器人綜合城項目特聘垂問之一、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緩方說。
操刀手術
“達芬奇”從未失過手
12月11日10點30分,第三軍醫大學西南病院外科大樓11號手術間。
約1.8米高、長著4只手臂的“達芬奇”開端勞碌起來。
躺在手術臺上的是位51歲的中初期胃癌女病人。“達芬奇”將為她舉行根治性遠端胃大部切除術,耗時約3小時。
“達芬奇”先在病人的腹部“點”了5個小孔。透過3D成像體系,記者能夠清楚地看到手術歷程中每一個步調。
手術臺邊,只有2名醫護人員為“達芬奇”打下手。
“‘達芬奇’來后我就靠邊站了。”離手術臺兩三米的主操縱臺上,普外科醫師郝迎學“清閑”地說。據他引見,“達芬奇”的手臂有7個自由度,而人的手臂只有4個。因為操縱精密,像胃癌手術中至關重要的淋巴打掃,“達芬奇”打掃得比人工更完全,并且它還消除大夫手顫的題目。
手術結束時,病人出血量僅100毫升。而相似的人工手術,病人出血量會到達4、5百毫升。這不但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并且由于是微創,病人術后就可以下床、用飯。
作為現階段世界上手藝成熟、運用最遍及的一款手術機器人,3年前“達芬奇”由美國來到重慶后,曾經操刀完成了670多例手術,由未失過手。
用過“達芬奇”的病人,對它的“醫術”相稱合意,獨一的“看法”——用度太高了。
“大略預算,干一次手術的用度或者六七萬。”西南病院普外科主任余佩武傳授說。
為啥這么貴?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技能研究中心的《手術機器人體系關頭技能研究》指出,除“達芬奇”自己身價不菲,引進要花1000多萬元人民幣外,它的前端手術用具每用10次就需強制性調換,一次耗費約1000美圓。這讓“達芬奇”的“出場費”被迫舉高。
進一步舉高用度的是,“達芬奇”出了任何一丁點兒題目,替換部件皆只會依附美國廠家,技術上任人宰割。
所以,早在6年前,重慶就把目光鎖定到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研發上。
國產“達芬奇”比進口自制一半
2010年,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病院取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配合研發出世界上首臺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并投入前期臨床試驗。大夫只需坐在手術室,經由過程操縱桿和按鈕操縱,手術機器人就可以本人完成微創脊柱手術。
其時,日本科學技術復興機構(JST)的專家還專程來渝,一睹它的“真容”,并主動提出舉行國際合作。
快速殺入這一行業的另有重慶企業。
2007年,以“膠囊內鏡”發跡的重慶金山高新科技(團體)有限公司,牽頭團結多所高校及西南病院組成了“腹胸腔微創手術機器人體系”團結攻關小組,開辟合適亞洲人體型、價錢相對昂貴的國產微創手術機器人。
取“達芬奇”分歧,這款手術機器人加了“力反饋”功用。“正在人工手術時,機器人究竟正在接觸內臟器官時使多鼎力大舉,全是憑大夫履歷,如果有了力反饋信息,將愈加標準和精準。”
這一項目由此得到了國度863規劃立項撐持,下撥經費近1000萬元。
據估計,明年初,這款國產手術機器人樣機有望出爐,并有望于明歲尾進入臨床試驗。上市后,將比“達芬奇”廉價一半。
另外,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取美國南加州大學協作,正正在開辟一款“多維觸覺反應智能機械手臂”。記者正在實驗室看到,它能開展觸覺反應,“手指”能分辨100多種不一樣的資料,并且影象功用超強,只需教一遍,就可以寫字、畫畫。“估計一年后,就有望正在西南病院、兒童病院等運用。”研究人員傅艦艇說。
手術機器人,已成為重慶開展效勞機器人的一個突破口。
“身懷絕技”的效勞機器人
比爾·蓋茨曾預言,將來家家都有機器人,機器人帶來的轉變絲毫不遜于個人計算機已往30年帶來的危害。
是否如許?讓我們來看看取生活形影不離的辦事機器人——
有如許一種“清潔工”,它的外形像圓圓的飛碟,厚度只有約10厘米,能夠機動自若地鉆進沙發、床或柜子底下,把渣滓除惡務盡……這便是掃地機器人。記者正在市內部份大型商場、超市看到,最自制的掃地機器人八九百元,貴的五六千元,銷量不錯。
有如許一款“超市機器人”,它的外形取通俗購物車一樣,但差別的是,它有“大腦”,能像“跟屁蟲”一樣隨時正在你身后,還具有商品導購功效……本年4月,正在第十四屆中西部國際電子信息產業博覽會上,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研發的這款機器人已初次亮相。
克日,記者還在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實驗室里,看到一個長800毫米、寬600毫米、高400毫米的“小黑人”——安保機器人。由履帶式底盤、顯示屏和攝像頭組成的這款安保機器人,可取代保何在公園、小區內巡查。由于是“履帶式”設計,能順應良多龐雜地形和危險環境。“產業化之后,預計每臺本錢只需1萬元。”研究人員高鵬通知記者。
……
“機器人是現今前沿高技能研討最活潑的范疇之一。”重慶市機器人取智能設備家當成長同盟秘書長王瑞說,現正在,雖然許多省市皆把目光投向了辦事機器人這一范疇,但從成長情況來看,彼此間技能差異并不大,正在全國還沒有構成顯明的家當會聚。誰能盡早舉行家當布局,誰就有望成為贏家。
重慶機器人家產要“撐天拄地”
今年以來,為推進機器人家當成長,重慶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3月,市政府第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放慢機器人家產成長情形的告訴》,將機器人作為我市家產提檔升級的重要內容。
4月,市科委啟動“重慶機器人家產技術創新研發取效勞大平臺才能建立高新科技支持示范工程”。
同月,重慶市機器人取智能設備財產開展同盟建立,全市觸及機器人研發、制作、運用等財產鏈上的53家成員單元“抱團”,并提出打造“環球機器人之都”的設想。
為此,我市專門成立了機器人調和輔導辦公室,整合市內技術創新和工業進展政策資源,撐持機器人產物的示范利用及工業化。
10月,市政府出臺《關于推動機器人工業開展的引導定見》。
“重慶效勞機器人工業尚處于培養期,但已積累了必然根蒂根基,尤其是正在部門環節技術上。”重慶機器人項目專家組牽頭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項目辦主任何國田以為。

“重慶更大的上風在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部“十二五”辦事機器人重點項目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本年已數度來渝,他說,“地方政府的支撐對科研團隊和企業很關頭。”
正在王田苗看來,進展機器人,重慶具有很好的家當根蒂根基,具有根基的研發前提。不外,將來重慶機器人家當采用如何的進展形式,如何讓“重慶制”機器人具有環球影響力,還需進一步探求突破口。
正在市經信委副主任尹華川看來,現正在重慶機器人產業鏈的資源垂直整合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但abb、美國前鋒、沈陽新松等國內外頂級的機器人企業和研發機構高度存眷重慶,個中部門已進駐。
經由開端計劃,今朝兩江新區、江津雙福工業園、璧山工業園等工業園區,還正在推動機器人工業開展上加快了進度。
重慶進步機器人工業 需打破三大瓶頸
專家簡介:
王田苗:科技部“十二五”辦事機器人重點項目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何國田:重慶機器人項目專家組牽頭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項目辦主任
鄭彬: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技能研究中心副主任
緩方: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
瓶頸1
出產企業太少, 研發多會合正在高校和科研機構
“機器人是將來開展中最受存眷的行業之一,要真正實現機器人家當開展,三個要素至關重要。”
12月5日,科技部“十二五”辦事機器人重點項目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現,一是市場需求范圍、投資和利潤回報,二是手藝門坎、開辟周期和人才群集,三是大企業和小企業構成的工業鏈和生態環境。若三要素與此同時具有,機器人工業油然而生會如日中天。
“但重慶面對的問題是,處置機器人研發出產的企業仍舊太少,統共只有二三十家,而且技術氣力較為軟弱。”重慶機器人項目專家組牽頭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項目辦主任何國田坦言,現階段,我市機器人的研發氣力大多數會合正在高校和科研機構,缺少企業的介入,不利于機器人家產的快速推動。
相比之下,深圳的機器人協會已有近60多個會員單位,此中干效勞機器人的企業占了近2/3。
欠缺資金,Idea難走出實驗室
一邊是介入的企業主體少,另一邊則是科研機構結果轉化難。
“我們有很多好的Idea(創意),但科研機構缺少資金,很難讓這一些Idea走出實驗室。”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手藝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彬道出苦水。
他告知記者,不同于工業機械人的是,效勞機械人在環節零部件上的手藝瓶頸沒那末突出,手藝門坎相對較低。但關于科研機構來講,若是缺少戰略性投資,功效則難以轉化。“所以,我們每天還想著‘傍大款’。”
對此,王田苗認為,一方面,讓高校、科研機構取大企業對接,以大企業為核心來動員效勞機器人市場的進展。另一方面,培養一些創新型企業,或許范圍不大,但更容易受到風險投資的喜愛,實現功效孵化乃至上市。
他以為,環球效勞機器人尚處于分離開展的階段,還沒有構成固定形式。“所以,效勞機器人范疇還期待著更多立異,如同‘層出不窮’一樣平常,應用各色各樣的創意開辟不一樣的效勞機器人。”
瓶頸3
需求高,但“買單”的價錢低
記者正在重慶市機器人取智能設備家當成長同盟看到一份本年6月出爐的“重慶市機器人認知度和需求度查詢拜訪”,成果顯現,正在3200名受訪者傍邊,98.4%的受訪者以為急需機器人,對機器人表現出濃郁的興致。
然而,要為機器人“買單”,大多數人開出的價錢太低。94.9%的受訪者可以接受的機器人最高單價沒有凌駕4000元,個中高達62.3%的人把單價開在了2000元及以下。
“推行遍及效勞機器人,價錢高仍是制約因素之一。”關于機器人市場這一普遍存正在的題目,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緩方以為,假如重慶正在5年后建成機器人綜合城,讓人們全過程到場機器人體驗,更逼真地感受到效勞機器人取日常生活慎密相干,那關于效勞機器人的推行遍及將是極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