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8-03-22馬木軍武發燒群
一
近期央視財經頻道有一則報道:中國一年快遞數量是美國+日本+歐盟總和!中國快遞進入迅猛發展快車道,2017年達到400億件,從總量上比美國、日本、歐盟加起來還多,占世界超40%的市場份額。見《中國快遞數量大于美日歐總和這分揀畫面世界驚呆》
機器人分揀
這套AI系統的智能大腦根據每分鐘2500件的出貨量,自動計算出所需分揀機器人的數量。300個分揀機器人在1000平方米的作業平臺上穿梭忙碌。機器人之間的最小距離可以控制在10厘米。行進速度每秒3米。這背后需要智能大腦在0.2秒內計算出機器人運行的680億條可行路徑,并做出最佳選擇。這套系統高峰期間可以增加到330個分揀機器人進入作業區,運行速度依然是每秒3米,但最小間距已經縮小到8厘米,這要求系統運算反應速度至少再提升10毫秒。10毫秒意味著增加幾十億個數據的計算量,并且持續12個小時運行。這套技術令人驚嘆!
二
其實,這就是一個兩維的智能無人集群系統!其民用價值很大,但潛在的軍事價值更是難以估量!
無人機集群
除了這套平面智能無人集群系統,我們還有三維的智能無人集群系統——即無人機集群技術!據報道,去年六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完成了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試驗中,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進行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若干動作。
智能無人集群技術的關鍵是路線(航路)規劃技術
需要海量計算和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支持。在兩維民用的無人倉智能控制系統中,航路規劃是預設的,每個機器人運動軌跡是點到點,單程任務載荷,單程空載,完成一單快遞分揀后返回,重新領受任務載荷和航路規劃,重復往返。這種機器人特點是非遙控,即途中不必接受變更航路指令,由“智能大腦”——計算機海量計算后優選出每個機器人的最優(最短)路徑、速度,機器人按各自的預設航路有序地實施分揀輸送任務,最終實現整套系統的最優運行。
在三維的無人機集群系統中,多出一個維度,智能大腦的計算量成幾何級數增長。預設航路規劃更為復雜,如果中途變更航路規劃,則計算量更是趨近天文數字。同時也要按任務性質確定使用無人機種類。
一類任務是偵查和攻擊固定類目標。如機場、軍火庫、兵力集結地等,對固定目標的集群攻擊是系統的最基本功能??梢允褂玫统杀痉沁b控即途中不必變更航路的小型無人機。無人機集群按飛行前各自預設航路起飛、集結、編隊、展開,多波次多高度多方位地對敵固定目標進行攻擊,使敵方防護力量手忙腳亂,最終失去有效抵抗,從而達到我方戰役戰術意圖。對固定目標的打擊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功能,如果能作到出其不意的話,戰果也會比較顯著。
另一類任務是偵查攻擊活動類目標。如航行中艦船、行進中裝甲、轉進中炮群等,可以使用中小型無人機集群。這種任務平臺要能途中接受航路變更指令,即領受任務的無人機必須是遙控型有數據鏈接口。無人機集群指控系統依據敵方動態和我方態勢適時調整戰術及相應的無人機集群航路規劃,最后克敵制勝。
集群作戰的意義不僅在于任務分擔“千斤重擔眾人挑”,還在于能夠分散、擾亂和瓦解敵方指控系統,使其首尾難顧,防無可防、防不勝防,露出破綻,然后我方再乘隙而入直搗龍潭!
無人機集群
美國海軍就曾做過多次模擬對抗集群無人機的試驗。結果表明:強大的“宙斯盾”防空系統在應對無人機的集群攻擊時也顯得力不從心,往往難以合理分配火力,首尾難顧,從而導致部分無人機總能夠避開攔截發動攻擊。而這些試驗中只用了8架無人機組成一集群,平均有2.8架無人機能夠避開攔截系統,實施有效攻擊。
無人機集群技術效用簡單地說就是:以集群替代機動、以數量提升戰力、以成本創造優勢。無人機集群一定是未來戰場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