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敏 程守勤 記者 安瑩 梅書華)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有一位一直努力與疾病對抗的 " 選手 "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2018 年 10 月至今,它已經為 1500 位患者提供微創先進的手術治療。近日,中大醫院泌尿外科舉行了 "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1500 例里程 " 紀念活動。
" 端掉 " 腫瘤," 巧手 " 保住器官基本功能
在泌尿外科," 達芬奇 " 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付膀胱癌,更是打了一場場漂亮的勝仗,51 歲的李先生(化姓)就是受益者之一。前段時間,李先生在沒有任何疼痛的情況下,發現小便帶血,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膀胱癌。該如何治療呢?余生難道要靠 " 身上掛袋子 " 來解決小便問題嗎?于是,李先生慕名找到中大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中心主任陳明教授,希望能幫他解決這難纏的頑疾。
治療需要手術,而全膀胱切除術,除要求手術專家精準切除外,還要進行膀胱功能的重建,截取腸道、重建尿道,手術難度極大,以往外科手術都要耗費一天時間,還存在腸梗阻、腎積水、漏尿、腹腔感染等一系列的并發癥。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 達芬奇 " 出馬來幫忙。
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恕求介紹,手術專家通過操作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靈活纖細的手臂,精準解剖性切除膀胱,進行淋巴結清掃,并且避開血管神經等,使其免受損傷,切除干凈利落,術中幾乎不會出血。下一步保留膀胱功能的重建環節,是整個手術難度最大的地方。" 達芬奇 " 憑借其 " 千里眼 " 熒光顯影以及高分辨率的 " 鷹眼 "、可旋轉的 " 探頭 " 等 " 秘密武器 ",找到重建最合適的部位,并且分毫不差地與尿道細致吻合,以保障功能重建成功,術后便可自主排尿。
經過 4 個半小時的成功手術," 達芬奇 " 不僅鏟除了李先生的膀胱腫瘤,并且保住了其自主排尿功能,沒有出現尿潴留、尿失禁等并發癥,李先生的擔憂終于可以消除。經過術后休養,李先生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中。在中大醫院泌尿外科," 達芬奇 " 斬斷了很多像李先生這樣泌尿系統的疾痛,更重要的是,還幫助患者保住了相應器官的基本功能。除膀胱癌外,前列腺癌患者經過 " 達芬奇 " 的 " 妙手 " 治療后依然可以保留其尿控、性功能等;對于腎癌患者," 達芬奇 " 可以幫助他們切除腫瘤,保留腎單位,術后不必進行血透治療。
不斷突破手術禁區,精準鏟除泌尿疾病
" 達芬奇 " 不僅手巧,更是不斷突破手術禁區。如復雜腹膜后腫瘤,由于位置較深,術野不夠開闊,手術難度很大,而 " 達芬奇 " 使出渾身解數,讓不可能的手術變成可能。
別看 " 達芬奇 " 擁有龐大的身軀,但它卻是個溫暖的 " 大白 ",對待患者心細入微。面對泌尿外科小到 3 歲孩童,大到 88 歲老人,它都能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大大減少住院天數、并發癥、術中失血、術后疼痛,使治療效率總體得到提升,為患者減少總的治療成本,同時減輕家庭陪護負擔,提升生活質量。
但機器人手術必須先培訓,培訓合格后才能持證上崗,對專業人才的培訓成為當務之急。為此,中大醫院作為 "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泌尿外科臨床手術教學示范中心 ",承擔著機器人手術操作醫生的培訓任務,培訓更多的醫生掌握手術方法與技巧,積極推進手術機器人技術的普及,讓更多患者有望接受先進、微創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