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報告|人工智能的國家競爭,本質是城市或城市群競爭
2025-02-01

在全球AI發展格局中,美國憑借基礎研究能力、技術研發能力,保持著明顯優勢,并在AI商業創新能力方面居于領先地位。相比之下,中國憑借AI深度學習的技術研發能力、應用場景多樣性的提供能力,在消費類AI方面居于領先。斯坦福大學2021年發布的“全球AI指數報告”顯示,盡管美國在AI多數指標方面處于領先,但中國在2020年AI期刊的全球引用量中首次超過美國,對美國形成了一定的挑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也顯示,排名前500位的專利申請人來自167所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其中,中國占據其中的110所,遙遙領先于美國(20所)、韓國(19所)、日本(4所)。
學者們普遍認為,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新興的前沿科技,其發展水平取決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投入、科研水平、人才聚集、風險資本投入,以及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由于此類資源的稀缺性和集中性,導致全球少數城市成了AI和機器學習等技術領域的中心。換言之,在人工智能領域,國家之間的競爭同樣體現為城市或城市群之間的競爭。
城市不僅是承載AI技術創新、集成和應用的平臺,也是人類建立完整AI技術經驗意識的中心。中心城市的AI發展水平代表了一國的最前沿水平。傳統的世界級科創中心,如舊金山、紐約、倫敦等城市在頂層設計、算法突破、要素質量、集成質量和應用質量上的表現各不相同,形成了多樣化且個性化的AI開發模型,從而延續了自身的優勢,并擁有強大的AI競爭力。
人工智能領先的中心城市,典型特征是擁有實力較強的AI公司。從城市層面看,硅谷不出意外地排名第一,數量達到102家,占比達到44.3%。排在其后的是紐約、波士頓、英國倫敦和德州奧斯汀。中國城市中,AI產業所展現出的排序為:深圳、北京、杭州、上海、臺北和香港,其中排名最高的深圳放在全球坐標中,僅排名第10位。AI潛力城市的特征較為多元化,發展潛力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計算機研發潛力、產業發展潛力等,但其共同特征是該城市的AI創業型企業具有較強的吸金能力。當大量的民間風險資本、企業家愿意涌入城市的AI研發和應用領域,將為該城市未來的AI發展積蓄更大的潛力。
從范圍看,共有11個國家33座城市入圍,其中美國13座,中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各3座。排名前列的是硅谷、紐約、倫敦、以色列特拉維夫、北京、東京、波士頓等。
但從融資額看,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了第一名美國硅谷,其余城市的名次均發生了變化。相比創業企業數量,中國兩大城市北京和上海在融資額榜單上大幅上升,而英國倫敦則出現下降。這表明AI資本較為看好中國。因此,世界人工智能中心城市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格局。
關于未來AI的發展,這里提出三個觀點:
一是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終AI將無處不在,將會深入地變革城市內在的運作機制。而AI所引起的變革帶有顛覆性,AI向各行業、公共部門的滲透會根本性地改變行業的競爭格局,改變行政方式和效率。
二是對于AI合乎倫理的使用將更加受到各國和各大城市的關注。AI同傳統技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僅替代人力,而且替代人腦,代替人作出重要決策。而當前AI決策往往是一個黑箱,存在著內在的風險。尤其在涉及深層次的倫理問題時,人與機器的關系必須得到妥善的處理。
三是AI創業環境離不開AI科研知識的持續轉化,對產學研結合的要求更高。因此,各國如果要保持在AI方面的優勢,必須進一步加大AI研發的力度,這種研發不僅僅是科研機構的事,同時需要有大的科技巨頭深入參與,通過不斷地試錯和社會實驗,實現AI在更多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