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的芯片企業在被美國卡脖子后,承受著巨大壓力,但好在中企沒有因此放棄,反而將壓力化作動力,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為中國早日實現芯片自主添磚加瓦。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中國半導體彎道超車,根據媒體報道,某科技公司在近期宣布,在小芯片先進封裝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同時4納米節點多芯片產品出貨,并進入穩定量產階段。據了解,“小芯片”是將多個功能不同的芯片組合在一起,“拼湊”成系統芯片,也就是說有了這一技術,可以在沒有先進制程的情況下,讓組裝芯片獲得相似性能,這也是中國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的重要方向。
其實,小芯片技術早就出現了,由于芯片制程工藝即將到達物理極限,芯片設備價格不斷飆升,尋找新的替代技術已經迫在眉睫,小芯片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國際芯片市場幾乎被歐美的科技巨頭們壟斷,特別是高端領域,但美國修改規則,對中國芯片發展的遏制行為,讓我們明白實現自主的重要性。隨著中國自主研發隊伍的壯大,中國的芯片正在崛起,如今中企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美國阻止不了中國半導體芯片的發展。
在這場芯片戰中,美國不會是最終的贏家,畢竟中國強大的制造業是美國比不了的,長期以來美國本土的制造業流失,讓他們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危機,盡管拜登已經出臺補貼政策,吸引制造業回流,但人才和配套基礎設施的不足,已經讓美國的頹勢暴露出來。再加上美國在芯片方面的需求量不高,無法形成內部消化,失去部分中國市場后,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態。可以說,在被美國制裁后,中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芯病”馬上要治好了,美國的封鎖也即將宣告失敗。(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