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湖北省婦聯了解到,該省2017-2018年度貧困婦女宮頸癌篩查項目已經順利完成。通過項目,全省共有37萬城鄉適齡貧困婦女接受了免費宮頸癌篩查,初篩出的陽性總人數為16074人,其中有5000余人需做進一步確診。由于該項目首次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篩查工作,故此次篩查也成為國內迄今為止實施的最大規模人工智能宮頸癌篩查。
據介紹,湖北省此次宮頸癌篩查項目啟動于2017年底。項目由湖北省婦聯、省衛計委和省財政廳共同實施,根據《湖北省貧困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實施方案》,2017年至2019年,湖北省財政將每年投入5000萬元,每年為全省農村和城鎮的37萬貧困適齡婦女進行“兩癌”免費檢查,在3年內實現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和城鎮低保家庭婦女“兩癌”檢查全覆蓋。在制定項目方案時,湖北省婦聯、省衛計委大膽創新查救治機制,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由第三方檢查機構——武漢蘭丁云醫學檢驗實驗室運用人工智能云平臺開展篩查工作,這一技術的特點是用人工智能代替細胞病理醫生來完成對癌細胞的觀測和判別工作,一線工作人員完成病理標本采集后,所有細胞診斷工作均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在此次項目實施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體現出諸多傳統篩查模式所不具備的優勢,不僅篩查效率高、準確率高,管理部門還能通過云追溯統計系統實時了解各地動態,隨時監督掌握整個項目的進度,充分提高項目的質量控制水平。此外,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受檢婦女在家就能下載篩查報告,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這次我們大膽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新技術,就是為了探索一條價格最優惠、技術最精準、資源利用最充分、執行最高效的“兩癌”查治救新模式。”湖北省婦聯副主席王保舉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云平臺在宮頸癌篩查項目中的運用,提高了檢測質量和工作效率,實現了宮頸癌篩查的全程追蹤、動態管理和數據信息管理,讓項目實施單位做到了對每個受檢標本精準檢測,對整個項目精細管理,對陽性人群精心跟蹤服務,更好地服務了基層婦女,對提升她們的健康水平有著重大意義。
王保舉介紹,項目啟動后,湖北各級婦聯組織、衛計部門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各級婦聯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全媒體矩陣跟進,多維度宣傳“兩癌”檢查工作和“兩癌”防治知識;衛計部門選派優秀技術人員,開辟專用通道,簡化服務流程,組織貧困婦女有序參檢。通過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保證了篩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項目的實施達到了當初的目標。”湖北省衛計委婦幼健康服務處處長張全紅表示,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選擇第三方機構,降低了篩查工作的成本。而綜合得到的大數據,從中分析規律,也有利于進一步判斷一個地區的宮頸癌發病率,對后期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做好預防、控制、治療工作也有著重大意義。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腫瘤婦科主任、湖北省宮頸癌防治中心主任吳緒峰認為,從此次篩查得到的數據來看,初篩的陽性檢出率提高了很多,這表明,人工智能技術這一次經受住了大規模應用的檢驗。她表示,中國目前只有9000多名細胞病理專家,縣以下地方更是極其缺少細胞病理醫生,人工智能技術在癌癥篩查中的應用,將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此外,按國際標準,癌癥篩查人員每天的閱片量應小于100例,盡管如此,仍不能避免因疲勞、經驗差距造成的診斷誤差,而人工智能技術則能有效克服人工讀片帶來的人為誤差,有效提升早期癌細胞檢測的準確率。鑒于此,在將來的大規模篩查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成為趨勢。
據了解,接下來,湖北省各地婦聯將進一步加強跟蹤服務,為檢查中發現的患者爭取救助資金,提供及時幫扶。同時,各項目單位還將委托同濟醫學院對篩查工作進行第三方評估,以進一步總結項目的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