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讀懂廣州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在視頻發言中表示,我們國家正在從傳統的依靠投資、房地產、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逐漸走向依靠消費、制造、科技創新拉動經濟增長的新發展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廣州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期間,朱民觀察到,在經濟規模、人均GDP提升的同時,國家或地區的增長速度會逐漸放緩。隨著我國人均GDP逾越1萬美元大關,農業和工業在逐漸下降,服務業占比逐漸上升。
但中國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和強勁的產業鏈供應鏈,在過去幾年間,上述因素幫助中國實現了經濟和貿易穩定。
在朱民看來,制造業是我國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制造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比不僅要高,更要提高制造業的科技含量。廣州有著良好的制造業基礎,誕生許多有名的制造業企業,周邊都是制造業強的地區,產業配套完善。
朱民認為,廣州有很好的制造業基礎,和周邊地區聯動形成了強勢的制造業產業集群,有很多知名的制造業企業。“對比廣州和全國的結構發展情況,對廣州來說,我覺得其中一項重要戰略在于推動廣州智能制造業的發展。”
朱民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正在離開信息時代進入智能時代,廣州要抓住機遇,推動智能制造業的發展。
在智能時代,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機裝備、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是智能制造的重點領域。
“我認為廣州都具有很大優勢。在新一代通信技術、航天航空裝備、先進的軌道交通、電力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廣州都有比較強的基礎;而在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農業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在過去的十年間,廣州也取得了高速發展。”朱民說。
朱民預測,機器人產業未來在廣州的發展將取得高速增長,享有可觀的發展空間。廣州有深厚并仍在逐漸積累的應用機器人研發和制造基礎,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城市。
“從2022年開始,工業機器人、物流運輸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多種應用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都呈現了幾何程度的增長。特別在步入老齡化階段后,國防、醫療、場地機器人、物流、外骨骼、家用、個人服務代步等各式各樣的服務型機器人將拓展更多應用場景,產業空間值得期待。”朱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