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年的“雙11”似乎又沒有變:天貓和京東的銷售額均再創新高,“尾款人”從下單到收貨的時間,并沒有因訂單量激增延長,甚至更快了。
這當然離不開全力保障“雙11”的物流快遞企業,而在他們的身后,提供服務保障的還有晝夜不息、繁忙穿梭于倉庫的機器人。
“國內快遞業務量連年保持高速增長,今年‘雙11’包裹量再創新高達到68億件。”作為面向全球的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產品和算法平臺的研發和供應商,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康機器人”)國內營銷副總裁蔡化近日在接受《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采訪時表示,“集中爆發的訂單和快遞業務量,要求我們不斷優化技術能力,提升服務水平,以滿足客戶對智慧物流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
(海康機器人國內營銷副總裁 蔡化)
1一體化解決方案覆蓋全流程
隨著電商物流的飛速發展以及智能制造水平的不斷提高,物流機器人及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這也吸引越來越多的科技型公司轉向物流市場。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海康機器人的“朋友圈”一直不斷擴大。蔡化向《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透露,海康機器人服務的倉儲面積每年都會增加30%~40%。京東、唯品會、順豐、三通一達、極兔、DHL、日上、屈臣氏的倉儲基礎設施中,都有海康機器人的AMR(移動機器人)及數字化、智能化物流解決方案的身影。
一方面,有賴于市場的不斷擴容。根據Logistics IQ報告顯示,2019~2025年全球倉儲自動化市場規模的復合年增長率將為11.7%,2025年全球倉儲自動化市場將達到270億美元。
另一方面,海康機器人憑借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獲得了客戶的認可。正如極兔金華轉運中心負責人吳潔所說:“海康機器人設備先進,設備技術升級及時,同時能夠通過個性化的定制方案,為我們量身打造合適的解決方案,完善解決了我們在快遞轉運端的需求和問題。”
海康機器人的產品和服務涉及的不止于轉運端。蔡化介紹,在電商物流和快遞領域,海康機器人已經形成了覆蓋全業務流程的解決方案。從貨品的智能化倉儲到包裹轉運過程中的信息采集,再到末端派送的最后一公里,海康機器人以基于移動機器人的智慧內物流系統,以及智能讀碼系統、視頻可視化追溯平臺為基礎架構,圍繞“人、車、貨、倉”提供整個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面對“雙11”期間海量且高時效的訂單,海康機器人自動換電技術,可以支持AMR實現7×24小時不間斷作業;機器人倉庫支持及時增加機器人,實現倉庫快速擴張和柔性化部署;貨到人的揀選方式,能夠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準確率,這不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升了作業質量。
這在海康機器人的日上免稅行項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日上聯合海康機器人,從作業模式、投入設備、系統架構、業務流程等多個層面深入對比和探討,最終決定引入基于“貨到人”AMR的海康機器人智能倉儲解決方案。該項目整體用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共部署了300余臺AMR及3臺機器人自動換電站。智能倉儲管理系統iWMS-1000與日上總控系統無縫對接,完成了貨到人揀選、上架、盤點等業務,全面提升倉庫揀貨效率,助力日上快速響應海量且波動的業務需求,日處理訂單約15萬行。
這一案例的客戶收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蔡化分析:一是提升揀貨效率。揀選方式由“人找貨”升級為“貨到人”,通過提總波次和分播波次算法有效提升了揀選效率,同時雙揀選位的模式,顯著提升單工作站效率。二是降低揀貨難度。系統完善的防呆防錯機制,大大降低人工揀選錯誤率;無需找貨、簡易操作,顯著降低了揀貨難度和勞動強度。三是高柔性,易擴展。系統具備柔性擴展優勢,未來可根據倉庫不同的發展階段,通過柔性增減機器人及揀選工位的數量,快速從容地應對業務波動需求。”
2持續創新以提升庫容“天花板”
歷年來,物流快遞企業備戰“雙11”,除了人工和運力的擴容外,增加場地也是常規操作。而在物流用地供應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物流快遞企業希望以更小的存儲和操作空間實現更多貨物量和更高效率的分揀,以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
“海康機器人一直在物流倉儲環節持續優化解決方案,從而兼顧貨物高密度存儲和高效分揀。”蔡化告訴《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22屆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上,海康機器人推出了一款全新產品——貨箱到人機器人CTU,就是提升存儲密度的一款利器。據蔡化透露,CTU對貨物存儲的底部空間高度要求僅為19厘米。貨物存放更低,進一步提升了庫容“天花板”。
如今,無人叉車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托盤和料架的搬運場景。海康機器人研發設計的窄體叉取機器人F4-1000,可替代傳統叉車,并實現在狹小的空間內自由穿梭。而且F4-1000配備了高容量的電池,確保長時間穩定運行。
“不僅如此,CTU聯手全新倉儲搭檔——梳齒型工作站ST6組成全新方案,再搭配貨到人潛伏機器人和叉取機器人,可以實現多場景、多業務間的多車協同作業,提升了密集存儲場景中智能化作業的范圍和效率。”蔡化表示,“這種方案的占地面積相比同類產品縮小80%。”
3持續完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無論是日上免稅行項目,還是可應用于高密集存儲作業環節中的智能設備,都是海康機器人依托AI技術為物流行業賦能的一個縮影。
“在倉儲物流環節,隨著業務需求日趨復雜,各種類型的機器人、自動化裝備大量應用于物流行業,AGV/AMR機器人、無人叉車、穿梭車、堆垛機、機械臂、分揀機等智能設備越來越多,機器人或者說智能設備不僅要有單體智能,還需要打造群體系統智能,來應對日益復雜、不斷變化的物流發展要求。”蔡化告訴《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不只是硬件,在軟科技方面,海康機器人依托近2000余人的研發團隊,長期以來在包括AI、5G、IoT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持續投入,打造了以RCS機器人控制系統和iWMS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為核心的軟件平臺。
RCS通過不同組件的搭建組合,能同時指揮千臺不同品類、不同導航方式的AMR機器人協同作業,形成調度系統、仿真系統、數字孿生三大系統, 可同時指揮千余臺不同品類、不同導航方式的AMR協同作業,實現群體智能。
蔡化向《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透露,在國內首個大件物流智能無人倉——日日順物流即墨倉中,機器人控制系統RCS對80臺潛伏機器人進行路徑規劃、集群調度、任務分配等,可在0.1秒內從上萬個點位組成的路徑網格中規劃出最優路徑,并根據指令自動完成入庫、存取、出庫等作業內容。
iWMS智能倉儲管理系統,一端深耕數據融合、人機交互、業務編排、算法服務等技術領域;另一端順應系統行業化、應用場景化的業務趨勢,讓“貨到人”模式的智能物流逐步實現“多行業、全場景、全覆蓋”,高效低成本實現倉儲管理智能化。
“海康機器人將從感知智能化、單體智能化、系統智能化三個維度著手,層層遞進,不斷完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談及未來海康機器人在智慧物流領域的發展戰略和布局重點,蔡化透露,“我們一直都是以硬件為基石,以軟件作為核心,打造軟硬相結合的雙驅能力,通過IoT智能設備、智能系統的快速響應,實現生產效率和質量提升,加速勞動力素質的轉型,構建一個普適化的智能系統,將新生力量和既有能力相融合,滲透到更多的場景當中,為客戶真正帶來科技價值增益。”(本文刊載于《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2021年第23期封面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