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回暖,多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凈利實現正向增長,但也有企業虧損擴大超一倍。
截至11月1日,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多家上市企業已發布前三季度財報。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拓斯達(300607.SZ)、華中數控(300161.SZ)、埃斯頓(002747.SZ)、新時達(002527.SZ)在內的多家公司業績飄紅。
其中,拓斯達凈利潤增幅最高。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20.3億元,同比增長86.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18億元,同比增長261.68%。
華中數控凈利增幅排名第二。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8.94億元,同比增長63.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11萬元,同比大增185.47%。
華中數控表示,營收增加主要是數控系統、紅外、特種裝備、機器人與智能產線等產品收入增加所導致。
同期,埃斯頓營收為17.63億元,同比增長8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542萬元,同比增長48.96%。
埃斯頓表示,其在報告期內發生同一控制下合并,以及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統業務的增長,導致營收相應增長。
新時達前三季度營收為28.2億元,同比增長9.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652萬元,同比增長36.64%。
新松機器人(300024.SZ)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下滑,但仍保持盈利。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16.86億元,同比減少9.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億元,同比減少53.18%。
財報顯示,新松機器人前三季度營業利潤為1.65億,同比減少48.2%。該公司表示,這主要因第三季度訂單減少,前三季度收入下降,毛利下降。此外,還受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增加影響。
起步于工業機器人整機制造的埃夫特(300024.SZ),則繼續延續虧損態勢。
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8億元,同比下降14.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8148.3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3203萬元。
埃夫特在財報中表示,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預計全年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由于此前大規模收購等原因,埃夫特已連虧四年。
相比工業機器人,埃夫特更重要的板塊是系統集成業務,營收占比逾八成。這項業務通過集成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各種應用,組裝具備不同功能的自動化生產線,銷售給汽車生產商等下游客戶。
今年1-2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13萬套,同比下滑19.4%;3月以來,機器人產量迅速回升。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2.31萬套,同比增長51.4%。全年累計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16萬套,同比增長18.2%。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下稱IFR)近期發布的報告中表示,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工廠內運行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已超過270萬臺,創下了歷史新高。
分揀機器人有智能系統嗎IFR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增速最快的機器人市場,發展速度在機器人歷史上沒有先例。
IFR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新增機器人安裝量為14.05萬臺,較2018年減少了9%,但已較2014年的5.7萬臺增長一倍多。
從制造業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程度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IFR提供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和韓國繼續穩坐全球機器人密度前兩名,每萬名工人中的機器人擁有量分別達到918臺、855臺,日本以364臺位列第三。全球平均機器人密度為113臺,中國大陸地區的機器人密度為187臺。
中航證券指出,從長期來看,國內不斷提高的勞動力價格,以及汽車、3C及其他制造業在成本和效率等方面持續競爭,加之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程度較領先國家仍落后較多,預計中國工業機器人在未來5-10年間仍有較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中航證券認為,作為工業機器人下游行業的制造業,目前總體營收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增速降幅已持續收窄,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四季度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恢復,今年機器人行業整體銷售情況大概率超過去年同期。
上海證券指出,汽車和3C行業是工業機器人下游最大的兩個行業,汽車行業延續著復蘇態勢,乘用車銷量也連續多個月復蘇;今年前9月,3C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7%,持續維持高位。
上海證券稱,多方面的數據均表明,工業機器人行業正處于復蘇過程中,未來銷量有望持續實現高增長。
東北證券也指出,中長期來看,國內制造業產業升級是大勢所趨,“機器換人”勢在必行,5G建設加速推進,5G手機的更新將帶動電子制造行業新一輪的資本支出,自動化設備企業將持續收益。
包裹分揀機器人快遞分揀機器人充電食品分揀機器人品牌原文標題:工業機器人市場回暖,這些相關上市公司都掙到錢了嗎?
銷售分揀機器人廠家廣州分揀機器人藥品分揀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