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能機器人將走出科幻電影,走入平常百姓生活。昨天,北京晨報記者掌握到,正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多位委員提案倡議生長國產機器人。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原秘書長陳海剛先容,2008年我國根基沒有機器人家產。到了2011年,我國已經成為環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據有關方面剖析,近來10年來,機器人本錢約以每一年5%的速度降低,而勞動力本錢以每一年10%擺布速度增加,機器人的比價上風非常較著。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王鶴齡示意,外鄉機器人家產生長自主性較低。長期以來,80%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占有。2011年,外鄉品牌機器人銷量僅為1112臺,國內市場占有率只有8%。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緩曉蘭指出,我國正在效勞機器人行業,干凈機器人、醫療病愈機器人等行業已構成系列產品,但還沒有大規模利用。而正在特種機器人行業,水下機器人、空間機器人、無人機等行業根基處于取天下同步程度。

陳海剛援用數據稱,截止2014年歲尾,中國機器人企業已跨越500家,但公認的作為機器人三大關頭焦點零部件的減速器、伺服機電和控制系統比較嚴重依附進口。他以為集合攻關,控制焦點技術。王鶴齡則以為,應經過政策引誘,鼓動勉勵我國機器人企業開展整合、吞并,會聚上風資源,優化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