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5日電(陳靜王根華)跟著醫療高新科技的生長,現在“大夫+機器人”的形式,正打破諸多傳統外科手術中的操縱范圍,微創外科手術步入新時代。
記者15日訪問水師軍醫大學第二隸屬病院(上海長征病院)。手術室里,一臺高難度的“前列腺根治術+盆腔淋巴打掃”正正在進行。手術臺上方,一名“三頭四臂”的大家伙乖巧地伸縮滾動自身的“頭”和“手臂”為病人做手術。離手術臺3米遠處,泌尿外科主任任善成正經過操縱平臺“駕御”著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XI體系,正在裸眼3D、450度手臂扭轉加持下……這臺極具挑戰性的手術僅用了90分鐘就完成了。
據任善成傳授引見,取開放手術或傳統腹腔鏡手術相比,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怪異的裸眼3D結果,可將手術部位放大10倍以上,三維立體高清視野、放大的圖象和主動濾除哆嗦的功用,讓大夫正在手術時看得更清晰,操縱更穩固、自然和精準,手術過程更寧靜。
據了解,上海長征病院泌尿科團隊是中國展開機器人手術最早、完成例數最多的團隊之一。自2016年該院引進第一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體系以來,泌尿科機器人手術量快速增長。迄今,作為機器人中心主任的任善成傳授已主刀完成各種泌尿系腫瘤機器人手術跨越1800例。
這位專家告知記者,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成像體系具有多角度主動切換功效,其彎曲度及扭轉角度遠超人手極限,且更矯捷,能完成人手難以完成的手術行動,對位于“死角”位置的腫瘤處置懲罰滾瓜爛熟。任善成默示,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機器臂較前一代機型加倍纖細、機器臂更長、活動范圍更大,還能夠完成單孔腹腔鏡手術。
此次接受手術醫治的74歲的王老伯,10余年前因罹患腎癌接受了左腎根治性切除術,半年前因腦出血做了顱內血腫掃除術。正在近期的一次通例復查中,他又被發明罹患前列腺癌。任善成正在充裕評價病人病情后判定:使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病人仍有手術時機。
手術中,大夫首先正在王老伯的小腹下部開了一個約2厘米的“小孔”,置入機器人專用通道,將機器臂插入腹腔內。任善成主任正在手術區域外的節制臺前,長途節制機器手臂,對病人開展手術操縱。雖然病人前列腺中葉顯明突入膀胱,部分嚴峻黏連,但正在專家的操縱下,機器人的4個可轉腕機器臂互相配合,正在狹窄的手術區域內機動自若、精準地對病變前列腺開展星散、切除,縫合、重修。全部手術過程異常順遂,手術出血量僅30ml擺布,術中病人各項目標安穩。

走下手術臺的任善成主任接受采訪時坦言:“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XI體系投入使用,能夠資助大夫辦理良多手術醫治面對的范圍。”任善成說,正在切除前列腺后,大夫須要舉行膀胱、尿道口的縫合重修,這兩個器官卻又正在盆腔深處。最早的外科手術期間,以上操縱幾乎是靠大夫的“手感”正在舉行縫合;腹腔鏡期間,雖然手術視野獲得了大幅拓展,可是操縱依舊存正在范圍——腹腔鏡器械沒法轉彎,關于深層次血管等的縫合依舊是沒法到達百分之百精準,是以術后尿失禁、尿道口狹小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高。正在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XI體系的資助操縱下,類似的困難易如反掌。“對病人而言,他們能夠獲得更加優良的診療。”這位專家示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