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兵士”!科大和哈工大聯合開發“撼地者”獲角逐第一
它是一個“大塊頭”,卻擁有敏捷的技藝,既能推進100公斤的重物,還能做爬樓、扭轉閥門和按鍵這一些“精細活”。不只能進火場,還能涉水,正在陰郁和濃煙等龐雜環境會自立避開障礙物,舉行災情措置和性命救援。
它是一臺災后救濟機器人,名叫“撼地者”,由中國科大和哈工大(深圳)聯合開發。
正在日前舉辦的首屆“智創杯”前沿技術挑戰賽中,“撼地者”機器人由海內外40支部隊中穎脫而出,正在“災后地區的探測取處理”競賽中摘取桂冠,取得800萬元人民幣嘉獎。
得到重獎的“撼地者”有何奇異的地方,11月8日,記者走進中國科大仿生機器人實驗室一探終究。
[很神奇]
它有10只“眼睛”
身處煙霧取黑夜還能“看個領略”
由外形上看,“撼地者”機器人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大家伙”,重約250公斤,高約1.2米,是一款以履帶式底盤和二指夾爪機器臂為底子的多功能車輛。
吸引記者注重的是,“撼地者”有10只“眼睛”——這10個攝像頭或傳感器辨別裝在機器人的頂部、機器臂和車頭。
“這一些攝像頭,能讓它正在濃煙、黑夜等龐大環境中還能看清晰周邊事物。”中國科大工程學院博士后高緯引見,“撼地者”頂部裝有兩個激光雷達,可以正在陰郁環境中測定周邊環境,并將數據傳輸到背景監控體系,繪制一張空間位置圖。除激光雷達外,頂部還將裝有兩個紅外相機,可以感知溫度,正在起火情況下探求火源和生命體。另外,機器人身上還裝有六個通俗相機,實現無死角監看周邊環境。
恰是憑仗這10只“眼睛”讓“撼地者”正在角逐中,由浩繁競賽者中嶄露頭角。
高緯說,正在本次角逐中,參賽機器人需要正在“旌旗燈號屏障管道地區”完成任務。
“這是一個局促崎嶇的陰郁空間,因為房間沒有旌旗燈號,沒法開展遙控操縱,機器人只會憑仗本身救濟體系完成指定使命。”高緯說,正在這類龐雜環境下,“撼地者”憑仗激光雷達,自立計劃行駛途徑,找到出口走出賽場“迷宮”。
[很敏感]
它是“矯捷的胖子”
不僅僅是一個爬樓妙手 手指能做“精細活”
體重250公斤,身高1.2米,這讓“撼地者”看上去顯得有些“粗笨”,就連它名字的由來還取身型有關,但實在它是一個“矯捷的胖子”。
“機器人行駛時會收回轟轟聲,反響聲音大,覺得空中都在震驚,所以我們給它取名‘撼地者’。”高緯笑稱,厥后經由持續的革新,它行駛愈來愈靈動,每小時行駛6.1公里,到達1.7米/秒,相當于人類快步行走的速度,并且算是路面坑洼不服,它也能連結安穩行駛。
這類“矯捷”,還體現在“撼地者”是一個爬樓梯妙手。
“在這次競賽中,機器人需求攀爬兩段樓梯,樓梯傾斜角度約為33度,每段樓梯有12個臺階,中心也有一個180度的轉彎。”高緯說,“撼地者”憑仗穩固的底盤,順利完成了“躍層經過使命”。
不僅僅是一個爬樓妙手,“撼地者”的“手指”上還能做一些“精細活”。
高緯引見,“撼地者”的二指夾爪機器臂有6個自由度,也就是說,機器臂有6個樞紐,每一個樞紐能舉行360度扭轉,對它而言搬運、抓取物體、扭轉閥門、開門、按按鍵等磨練靈敏度的使命都能較好完成。
“比如說,正在很多救濟現場,須要機器人翻開房門,大概經由過程按按鍵割斷電源,對撼地者來講,它的‘手指’二指夾爪能幫忙它完成此類義務。”高緯說。
[很給力]
它是災后救濟“萬能兵士”

進入“火場”救出被困人員
每當產生起火、地動等劫難后,往往會構成一個龐大的災后環境,招致救濟人員難以進入現場。作為一臺救濟機器人,“撼地者”最主要的本事便是能在各類龐大環境中展開施救行為。
“我們為‘撼地者’裝了一個大推鏟,能夠推進約100公斤的障礙物,讓它具有清理災后現場石塊、木甲等大型物品的才能。”高緯說,“撼地者”除有一個靈敏的手臂,為了便當它在現場施救人員,還裝了一個套索。
正在本次競賽中有一項是“正在濃煙環境中處置火情并救援性命”,次要考察機器人的救濟體系正在濃煙環境下的感知才能、功課才能和通過才能。正在這場火場磨練中,“撼地者”用紅外相機搜索室內人員,正在濃煙環境下導航取避開障礙物,用套圈繩索將假人拖出現場,精彩地完成了競賽義務。
正在陸地擁有超卓顯示的“撼地者”,正在水中還能一般運轉。為了讓機器人順應水中救濟,團隊為機器人做了防水處置。
記者正在一段視頻中看到,“撼地者”能正在一個水深0.5米的水池中一般行駛。因為性能較完全,適應環境較多,科大團隊隊員形象稱“撼地者”是一個“萬能兵士”。
800萬嘉獎將適用于機器人繼承研發
記者得悉,在此次角逐中,科大工程科學學院張世武傳授的仿生機器人實驗室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電機學院陳浩耀傳授的網絡機器人取體系實驗室,團結構成瀚海南工隊。
張世武傳授引見,兩邊正在機器人行業已經有好多年互助,此次組隊各自派出了移動機器人標的目的的優異成員。除團隊領隊高緯外,成員包羅工程學院研究生岳永銘、郭寧、張宇,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電機學院研究生王煜、王志濠、李宇翔。
“隊員們正在六個月的時間內,依據決賽使命,不竭調解計劃,舉行軟硬件設計,快速完成了穩固、靈敏、自立的救濟機器人開辟。”張世武引見,“撼地者”機器人憑仗穩固施展,精彩地完成了一切競賽使命及附加使命,奪得第一名,充足展示了兩邊實驗室正在移動機器人行業的深厚技能堆集。
正在“撼地者”載譽歸來后,兩邊團隊將應用得到的800萬嘉獎對機器人進一步升級和優化。
“目下當今撼地者的制造本錢還較高、體系需求完善,想要真正適用于現實,還需求進一步降低本錢和優化性能,這也是我們接下來的勤奮標的目的。”高緯說。
消息靠山
10月30日,首屆“智創杯”前沿技術挑戰賽頒獎儀式正在深圳市舉辦,這是國內首創“科創賽+錦標賽”雙軌賽制的高新科技立異類賽事。
本次競賽以“災后地區的探測取措置”為賽事命題,共設置5類13項競賽義務,包孕經過龐大路面、清理障礙物并開門、高低樓梯、自立通行未知地區、正在濃煙環境中處置懲罰火情并救援性命等,吸引了環球40支團隊積極參取,最終15支優良步隊進入決賽。
合肥報業齊媒體記者 蔣瑜香/文 李福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