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在一線】
原標題:未來的機器人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它與人類的關系又會演變成怎樣——(引題)
機器與人:從“宛如手足”到“宛如同類”(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閱讀提示
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出了更多智能精準、安全高效的機器人。當機器人一點點趨近于人,人們開始關心機器人和人的關系。現在的目標是“宛如手足”,將來最好是“宛如同類”“人機共融”,期待人與機器人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幫助,實現人機共同演進。
“機器人真是越來越厲害了!”8月21日,前來參觀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的蘇女士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她已經連續3年帶孩子來參觀博覽會了,每年都有新發現,“像今年看到應用于農業領域的機器人明顯增加了,有采摘蘋果的,還有給豬打疫苗的”。
機器人的研發、制造、應用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其中,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6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22億美元。
一點點趨近
“去年的網紅‘愛因斯坦’今年靠邊站了?”8月18日,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的大連蒂艾斯機器人公司展位前,記者半開玩笑地詢問工作人員。
這位“愛因斯坦”在去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大出風頭。而今年,制造這個仿生機器人的公司將幾款“新人”推到了展臺的中央,比如形似鄧麗君的歌手機器人,還有一個不僅會說話,還能做出眨眼、挑眉、噘嘴等各種微表情的機器人希爾——在它身邊,就站著它的原型,該公司一位來自新疆的電子工程師。
“去年我們展示的機器人是單向的,觀眾可以看一看,今年我們想更多地體現一種互動性,觀眾可以體驗,比如你到屏幕前做一個表情,機器人可以跟你做同樣的表情。”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博陽介紹,希爾憑借全身140多個自由關節,能展現出鮮活的姿態和表情。
“事實上,即便是‘靠邊站’的‘愛因斯坦’,也不是去年那個它了。仔細看得話,你會發現它的動作表情更流暢了,它的硬件做了提升,操作系統也升級了,它手指動作的靈活度和可以活動的范圍也更趨近于人了。”李博陽指著“愛因斯坦”說。
當機器人一點點趨近于人,它可以在解說、主持、科普、前臺乃至老人陪護等很多方面替代人的工作。
“我們定位在服務機器人領域,要想提高服務水平,主要是要提高穩定性和交互能力,所以我們在它的情感表達方面和人機交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李博陽說,比如在老人照護方面現在是很缺人的,年輕人又不太愿意去干,機器人可以干。另外,人的情緒波動和疲勞狀態都可能影響到服務質量,而機器人可以避免這方面的問題。
一點點超越
一手拿著分離鉗,一手拿著抓鉗,在3D內窺鏡引導下,兩個蛇形手術工具精準移動,相互配合,剝掉一個生鵪鶉蛋的外殼,半透明的蛋膜完好無損。術銳公司展臺上,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將“精準靈活”的特性做了生動的展示,令觀眾贊嘆不已。這款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可推可拉可360度任意彎轉,與國際頂尖的同類型手術機器人相比并不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