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企業在招聘全棧工程師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招錯或者招不到的情況。這是因為企業對全棧工程師的理解以及自身的需求都不夠清晰,所以趁此機會,不妨來聊一聊“全棧”工程師。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沒有理論上的“全棧”工程師,理論上的“全棧”工程師,就是掌握各種技術,精通各門語言,熟悉各種框架的工程師,能為項目鋪設基礎設施,能夠設計系統架構,還能解決各種開源框架的問題,并把相應的框架知識帶給團隊。但是,一個工程師的成長往往受諸多因素影響,比如時間、精力、專注度、自控力、天賦以及公司的業務傾向等等,注定了這樣一位全能大神是不能夠輕易誕生的。就算有這樣一個人,最終也很難落到中小型企業中來,而且就算中小型企業選擇了一個這樣的工程師,其高昂的薪資也是不容易承擔的。
其次,你想要的真的是一名“全棧”工程師嗎?
很多案例證明,全棧工程師的工作是在新業務開展的時候,為項目鋪設基礎設施,他能夠熟練的使用Container, CI/DI等工具為項目架設工作流,并輔助架構師鋪建基礎的項目技術架構,在保證架構輕薄的同時,能夠合理的解耦IO,數據驅動、事件驅動等部分的代碼,并封裝為易于常規開發者調用的API。這絕非一項簡單的工作,前期架構工作往往意味著其他開發者的效率,以及業務變化帶來的重構問題的可能性,而這些也是很多大廠的全棧工程師需要具備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