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心臟外科主任黃克力帶領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團隊成功為一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了房間隔缺損修補術,這是西南地區首例機器人“主刀”的心臟外科手術,也標志著我市心臟外科從傳統手術到高精尖手術技術的掌握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據黃克力主任介紹,達芬奇機器人擁有自動的、位置可控的、具有可編程能力的多功能機械手,在醫生操作控制下,機械手通過高科技計算機技術及高清晰三維成像系統,完成剪切、分離、縫合等手術操作任務。機器人的4個機械臂通過微創小孔插入患者胸腔內,三維成像系統會清晰呈現放大10倍的心臟結構,并確認需要手術的部位。醫生通過機械人手臂在患者體內完成精準的操作,直到手術結束。“用機器人實施心臟手術是心臟外科領域革命性的進步。”黃克力主任表示,傳統開胸手術完全恢復需要3個月左右,而機器人微創手術不必開胸,保持了患者胸廓的完整性,具有創傷輕、痛苦少、疤痕小、出血少、感染風險低等優勢,患者一到兩周后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除此外,在心理上,因達到了微創的美容效果,患者更易接受。“這名患者手術部位僅有3到5個手術切口,每個切口僅1到2厘米,骨骼系統沒有一點傷害,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完成了心臟疾病的根治。”與傳統心臟外科手術相比,機器人微創心臟手術可在最大程度上減輕對患者的創傷,使得手術操作更加精細、準確,并能加快患者恢復、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縮短住院時間。同時,還可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