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CTR鑄鐵件機器人自動化精整系統”,獲得國際機器人行業最高榮譽“IERA發明與創業獎”銀獎,成為我國機器人制造領域首個獲此殊榮者。這個機器人制造業“后起之秀”的掌舵者就是總經理楊漾。
2008年,博士畢業的楊漾來到新成立的長泰機器人公司。說起當初的選擇,楊漾告訴記者:“隨著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中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將迎來黃金時代,我想加入到這個朝陽產業的發展中來。”
現實與理想總是有所差距,希望大展拳腳的楊漾一開始就遭遇了挫折。“很多單位招標都明確要求‘國際企業’,直接把我們排除在外。”楊漾回憶說,“我們只能先將國外公司關注少的領域做好,取得市場信賴后,再去主流市場和知名國際企業競爭。”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楊漾帶領長泰這個年輕的機器人企業開始了艱難創業。
為給鐵路運輸提速,鐵路部門2008年要求貨車基礎件制造必須由自動化設備來完成。楊漾介紹說,相對于引進非智能生產線,運用機器人制造成本更低,但鐵路鑄件生產環境多粉塵,原有機器人的視覺無法識別,必須進行技術創新。
為了攻克這個技術難點,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楊漾帶領科研技術人員每天加班加點工作,終于研發出超聲加十字激光視覺識別技術。利用這項技術的生產線不僅應用于國內火車生產,還在2010年出口到了俄羅斯、美國等國家。
如今,長泰機器人已成為具有研發設計制造檢測服務整體實力的機器人工業智能終端制造商。長泰發展迅速的動力來自于哪里?楊漾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經濟結構調整也給機器人產業帶來機遇和市場,長泰受益于這些改革紅利。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達5.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1/4,是世界第一大機器人市場。國務院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作為大力推動的重點領域之一,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相關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最近10年,工業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的年增長率達到25%到35%,機器人處于剛性需求不足狀態。楊漾表示:“目前我們年產量約為300臺套,而需求量達1000臺套,供不應求導致的產能不足成為長泰當前發展亟待解決的難題。總體來看,機器人產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