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咨詢機構TrendForce發布報告,隨著各大車廠加速固態電池投資、研發,搭配高活性正負極材料的全固態電池有望在2030-2035年左右開始量產,屆時鋰電池能量密度可達500Wh/kg,對應續航里程約為液態鋰電池2-3倍,追平燃油車續航力(即燃油車加滿油之后,能行駛的最遠里程數)。
▲圖源TrendForce
▲圖源TrendForce
IT之家注意到,當前的新能源車主要使用液態鋰電池,依據正極材料不同分為磷酸鐵鋰電池、鎳鈷錳電池(三元鋰電池)兩類,且能量密度皆已逼近各自的極限。
TrendForce報告中指出,當前三元鋰電池車型續航里程約為500-600km,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續航里程約為300-500km,對比燃油車600-1200km的續航里程仍有2-3倍差距。與此同時,活性較高的材料搭配鋰電池,傳統液態電解質在充放電過程中存在較高的熱失控風險。而固態電解質在結構上較穩定,可有效防止電池短路。
目前,日系車企主要布局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如豐田和松下合資成立“Prime Planet Energy&Solutions”公司,共同開發固態電池,并宣布將于2027年量產全固態電池車。
歐美車企在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電解質三種技術路線上均有布局,譬如奔馳為固態電池企業輝能科技的主要投資者之一。
國內車企大多布局氧化物,且已有半固態電池產品量產,如蔚來、東風、賽力斯等車企,預計最快今年內就有搭載半固態電池的車型量產,也使中國成為全球半固態電池最快裝車的國家。不過,半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300-400Wh/kg,與全固態電池相比仍有明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