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云南區域執行總裁彭龍表示,2022年,碧桂園云南區域在各項目全面開展“安全護航者計劃”及“強基行動”等活動,進一步規范和提升項目全過程運營管理。曲靖碧桂園·悅瀾山作為碧桂園在云南首個科技建造樣板項目,通過引入建筑機器人、新型建筑工業化、智能裝備以及新型剛性復合模板體系等智能建造解決方案,使項目更加安全、高效和環保。
走進項目工地,一臺臺博智林建筑機器人在樓層間、房屋里忙碌著。
在工程師的一鍵操控下,關于拼縫、龍骨及爆點等缺陷數據信息就會傳輸給機器人,通過一番作業之后,機器人打磨后的天花“出爐”了,平整度極差非常小。
混凝土天花打磨機器人的綜合施工效率是人工作業的2倍,打磨出的混凝土粉塵細渣能同步被吸進機器人“腹部”,不易產生揚塵,能很好地保持工地現場清潔。
cription="編輯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0px; max-width: 100%;" width="900" height="600" style="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none; list-style: non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2p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微軟雅黑, 黑體, "Droid Sans", sans-serif; text-indent: 0px; text-align: center;">混凝土天花打磨機器人正在作業(9月25日攝)。曲靖碧桂園·悅瀾山 供圖
現場,“高個子”智能隨動布料機立在施工作業面上,不斷泵出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作為工地最臟最累的工序之一,以往經常需要工人從晚上到早上連續作業12小時以上,極為考驗工人體力和耐力。但有了智能隨動布料機的加入,這一工序變得輕松多了。
曲靖碧桂園·悅瀾山項目負責人孫長寧介紹,博智林混凝土施工機器人產品線由智能隨動式布料機及地面整平、地面抹平、地庫抹光機器人組合而成,通過聯動施工,整個混凝土施工班組人員可由傳統的12人減少至8人,可實現自動布料、自動振搗、自動找平、自動抹平等工序,而且通過多機同時施工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在曲靖碧桂園·悅瀾山項目科技建造工地開放儀式現場,共亮相11款、合計16臺博智林建筑機器人,其功能涵蓋膩子打磨、智能布料、地面整平、地面抹平、混凝土天花打磨等多個工藝環節。
除了博智林建筑機器人外,2022年以來,碧桂園云南區域已在旗下所有項目工地實行數字化智能管理,通過出入口人員實名制、刷臉進出入工地、AI視頻實時監控等管理措施,構建“智慧工地”管理模式,實現工地信息化、智能化管控。
據不完全統計,在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領域,過去一年里,碧桂園云南區域各在建項目累計榮獲國家級獎1項、省級獎13項、地市(州)級獎14項,其中曲靖碧桂園項目曾獲得“云南省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示范項目”“云南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兩個獎項。
未來,碧桂園云南區域將大力推進科技智慧建造步伐,預計在昆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等多個項目使用博智林建筑機器人,促進云南建筑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云南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