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制造工廠而言,工業4.0的概念是從自動化向信息化、數字化延伸并深度融合,不能簡單的把“工業4.0”等同于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而已,更不能把工業4.0理解為無人工廠?同時無人工廠也不是用機器人堆出來的。
“工業4.0”是由德國的人提出的概念,在美國叫工業互聯網,這其中已經說明工業4.0重點在于萬物互聯,機器人或者設備本身只是一個執行器,重點在于數據網絡化。
有很多企業主把工業4.0直接理解成無人化工廠,但從實踐經驗來看,完全不是這樣。比如智能AGV小車及其AGV物流調度系統,雖然用戶對AGV小車的優勢和技術有很強的認知,強調要突出AGV功能性、靈活度、時效性等優勢。
但也要從應用場景與成本比來看,有很多場景并不能突出AGV小車的優勢,所以需要我們在技術上去突破,但也不得不講技術不是好萊塢大片,也不是萬能的。在規劃智能物流的過程中,首先要大概了解有技術的可行性嗎?理論可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穩定嗎?能夠穩定使用會不會讓制造過程變得更復雜?等等…
分揀機器人特點有關從業者在德國參觀學習的時候,德國美國的頂級工廠沒有看到我們想象中那么少的人或者那么多的機器?他們的管理者給我們的回答是,因為一切都要通過計算,哪個更劃算?哪個生產出的品質更高?哪個能讓工人更輕松?哪個更能讓人發揮更大價值?
銷售分揀機器人就以天天吆喝工業4.0的西門子公司為例,在我們看來其實還是傳統的工業2.0,只是更高效的管理跟高素質工人進行大規模生產。
快遞分揀機器人算法基于視覺的分揀機器人雖然歐美發達國家提出了工業4.0新概念,但他們還是沿著聰明高效的管理傳統模式,扎扎實實做單點技術突破,在我國的智能工廠案例中經常會談到“智能黑燈工廠”,德國專家并沒有這樣的概念,實際上他們還是扎扎實實的做智能柔性生產軟硬件研究,并不是搞一堆固定的機械臂。
通過交流總結,自主移動機器人的概念能力更強,但是就目前國內而言很難做到概念的真實落地,我們目前自動化工廠更需要的是實用高效的AGV柔性制造系統,而非其他標桿工程。
一切要基于價值,一定要考慮做任何的改造有無價值?不要被忽悠進行推進變革。規劃戰略和生產模式,必須有清晰的定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其次才是如何進行分步實施和分步提升。再有就是技術創新,新技術一定需要淘汰一些老設備老工藝,基于自身能力選擇相對適合的技術,并且自身要有這樣決心和技術積累,才能可能提升與改變。
閃兔分揀機快遞分揀機器人多少錢一個智能分揀機器人廠家圖書館分揀機器人產業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