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剛剛過往的端五假期,有一款名叫“小冰”的智能談天機器人猶如流星一樣劃過,從剛推出時的驚艷,到最后忽然被微信“絞殺”,才經過4天。沒有過,小冰的出現卻誘發騰訊(109.5, -2.50, -2.23%, 實時行情)和微軟(40.29, -0.50, -1.23%)之間的“口水戰”(詳見新快報6月2日A08《微信封殺智能“小冰” 微軟透露表現“很冤”》)。
有業內人士認為,小冰遭封殺,折射智能談天機器人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基於即時通訊的流量進口。
智能談天機器人的進口競爭
小冰誕生於5月29日,公測階段隻應用於微信平臺,用戶增加密友后,拉入微信群中,能夠與其進行交換。

據微軟描寫,小冰鳩合了中國近7億網民積乏、全數公開談天記錄,憑借微軟正在大數據等技術積乏,精煉為1500萬條真實而風趣的語料庫,通過了解對話的語境與語義,超出簡單人機問答的自然交互。
正在隨后3日,小冰敏捷佔據各大微信群,公開數據顯示,5月31日,微軟小冰參加的微信群攀升至150萬。然而,隨著用戶數量驟增,小冰的命運開始逆轉—六一兒童節當天,小冰問世的第4天,騰訊正式封殺微軟小冰。對此,騰訊層面示意,封殺是因為接到了大批用戶詢問,擔心這款產品的運營體式格局大概泄漏用戶談天內容。
移動互聯時代的商業邏輯是“得進口者得世界”,正在業界看來,微信“封殺”小冰,實際上是意識到作為智能談天機器人,小冰將會是未來一個很主要的流量進口。
艾瑞咨詢集團研究院院長曹軍波認為,用戶體驗、流量進口,這皆是當下巨頭的敏感地帶。移動搜索進口現正在巨頭皆沒有找到。純網頁版的搜索正在移動端廣泛不被看好,智能機器人有多是未來的一個標的目的。所以騰訊正在戰略層面會比較謹慎,互聯網公司垂青流量進口,這也是競爭的聚焦點。
據領會,今朝世界上最少有48個國家正在發展機器人,個中25個國家已涉足服務型機器人開發。而2014年還被稱為“中國機器人元年”,業界認為,今年中國將一躍成為環球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最大的市場,未來3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最少連結30%以上的高速增長。
事實上,從蘋果(637.54, 8.89, 1.41%)的Siri機器人開始,智能談天機器人漸漸受到各大互聯網廠商的重視。騰訊自身正在很早之前還正在QQ客戶端上推出過智能談天機器人,取得了相當多的用戶數據反應,以后關閉了測試。
有闡明認為,騰訊或許已經開始研發微信端的智能談天機器人服務,而微軟小冰的出現,剛好“碰上槍口”。
微軟也許尋找新進口
沒有過,微軟正在移動互聯網進口的結構無疑晚了一步,微軟留意通過小冰涉足移動互聯網領域。是以微軟正在聲明中強調,他們會救活小冰,二代小冰的研發已經靠近尾聲。沒有過,微軟層面並未告訴記者二代小冰推出的具體時間表。“微軟今朝正正在加緊與騰訊微信團隊的溝通,但具體細節及進展還沒有便泄漏。”
還有新聞稱,微軟同時還正在與國內外其他即時通信及社交平臺堅持接觸,包含SKYPE、來往等,正在技術上小冰與任何即時通信平臺融入全是能夠實現的,這款產品的應用並沒有范圍於微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