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武漢等地因傳出與迪士尼相關的消息而沖上熱搜。更早前的4月和5月,“迪士尼海洋樂園落戶天津”“成都龍泉驛區將迎來迪士尼樂園入駐”等消息相繼被辟謠。
目前,世界上共有6座迪士尼樂園,而已有100多家主題樂園的中國,為何還存在各地“爭奪”迪士尼的現象?在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看來,中國不缺大型主題公園,但是主題公園的成長空間還是“挺大的”。
外來的主題公園為何受到追捧?本土主題公園什么時候能“支棱起來”?
文丨崔赫翾瞭望智庫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需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跑馬圈地,有輸有贏有彎路
業界通常認為,現代主題公園的歷史起點為1955年美國加州迪士尼的出現。如此算來,主題公園行業已存在60多年。而中國主題公園的歷史起點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
深圳錦繡中華主題公園。圖|圖蟲創意
1989年9月,“錦繡中華”主題公園在深圳開園,標志著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面世。作為“中國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的里程碑”,錦繡中華主題公園呈現的全國各地微縮景區彌補了當時普通大眾難以前往實地、一睹真容的遺憾,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開業當年便接待游客91萬人次。
業內人士曾稱,主題公園存在的價值便是“造夢”。當時中國經濟蓄勢騰飛,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大舉并進,無數獵奇的游客,正是通過這樣的主題公園,窺見世界一隅。
1990年,“錦繡中華”純利潤達5600萬元,接待游客超310萬人次,開業一年多就收回全部投資。1992年,“錦繡中華”游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峰——325萬人次。
與“錦繡中華”幾乎同期開業、以“西游記”為題材的深圳東方神曲游樂園也是當時火爆的人造景區之一,不過它沒能延續這種勢頭,僅4年就被收購。
1995年,廣東香江酒家的老板蘇志剛冒出了一個在他人看來有些瘋狂的念頭——建一座野生動物園。兩年后,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就開業了,之后更是創造了多個業內第一:第一個推出動物主題酒店;第一個推出大馬戲表演……如今,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已發展成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1998年,隨著深圳歡樂谷一期正式開業,我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這一時期的主題公園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主題化程度高,關鍵設備主要依靠進口。不過,彼時主題公園已逐漸走向微利時代,投資回收期越來越長。曾有業內人士表示,主題樂園是超級重度的投資,國內大型主題樂園投資在10億元以上,一般整體回本周期至少為10年。
日漸微薄的利潤讓主題公園與地產產生了“錯誤”聯系。
2016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開園同一年,南昌萬達主題樂園開業。彼時主題樂園項目被萬達寄予厚望,王健林甚至公開叫板迪士尼,“有萬達在,上海迪士尼20年內盈不了利”。然而2017年,萬達商業將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份賣給了融創,售價295.75億元。萬達主題公園夢碎。
林煥杰認為,這一階段的本土主題公園野蠻生長,存在貪大求多、投資經營數據失實等問題,主要是因為“一些房地產企業掛羊頭賣狗肉,通過捆綁主題公園項目以降低成本拿地,嚴重破壞了行業生態”。
2018年,中國主題公園的發展迎來了重要轉折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發布的《關于規范主題公園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
一方面,明確劃分標準,界定了什么是主題公園——總占地面積2000畝及以上或總投資50億元及以上的,為特大型主題公園;總占地面積600畝及以上、不足2000畝或總投資15億元及以上、不足50億元的,為大型主題公園;總占地面積200畝及以上、不足600畝或總投資2億元及以上、不足15億元的,為中小型主題公園。
林煥杰說:“很多報道、學術文章都說,中國有2500-3000座主題公園。實際上這個數據不可信。2020年,中國真正的主題公園有403座,規模較大的主題公園不到100個。其中,分布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有幾十個,主要是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另一方面,嚴格防范“假公園真地產”——各地區要嚴格控制主題公園周邊的房地產開發,從嚴限制主題公園周邊住宅用地比例和建設規模,不得通過調整規劃為主題公園項目配套房地產開發用地”。
廣州長隆歡樂世界。圖|圖蟲創意
在相關政策的規劃指導下,我國主題公園建設走上正軌,一部分本土主題公園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突出重圍,海昌、長隆、華強方特等在硬件上都可比肩世界一流主題公園。《2021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顯示,在2021年度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前十名的主題公園中,除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外,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北京歡樂谷、廣州長隆歡樂世界、鄭州方特歡樂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等本土主題公園位列其中。
2
競爭激烈,外來主題公園“好念經”?
與此同時,一批國際巨頭落子中國,受到國內游客追捧。
2021年12月29日凌晨3點,超5000人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門口排隊購買達菲家族玩偶。到凌晨5點,隊伍仍繞星愿湖排了2圈。由于排隊時間過長,有消費者大呼“憋到尿血”,此事登上“熱搜”。
距此百公里之外的北京環球度假區也同樣火爆。試營業階段,環球影城內測票成了朋友圈的社交“硬通貨”,明星、網紅紛紛前去打卡游玩并自發宣傳。
2021年9月14日0時,北京環球度假區門票正式開售,10秒內躍升至攜程全球單景區銷量排行榜第一,1分鐘內開園當日門票售完,3分鐘內門票預訂量破萬,僅半小時多平臺至9月20日的門票均已售空……這個
熱度幾乎持續到中秋節(9月21日)。
網絡上流傳的游玩攻略說,入住環球大酒店就可提前1小時入園,意味著至少可以玩完3個熱門項目。實際上,人們僅在酒店VIP提前入園處就要排隊半小時,隊伍從酒店一樓專屬入園口一直排到酒店二樓大堂。
在進入中國市場后,外來主題公園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甚至比同公司旗下的其他樂園過得更好。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中國龐大的客源市場以及消費能力,這也許就是近年來國際品牌不斷進入中國的原因之一。
上海迪士尼開業之初,有市場人士預計,主題公園在投入運營的首年都會涉及前期項目大額投資轉化為固定資產后,固定資產按年折舊的問題,考慮到大額投資帶來的大量折舊以及內地較高的資金成本、管理成本等綜合因素,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
出乎意料的是,憑借龐大客流量,上海迪士尼第一年即實現收支平衡。相關數據顯示,開園1年間,上海迪士尼累計接待游客數超1100萬人,遠超迪士尼集團預期,這也是迪士尼歷史上第一個開園首年即實現財務收支平衡的主題樂園。
對比其他樂園,中國香港迪士尼連續虧損7年后才開始盈利。巴黎迪士尼樂園開園3年后才盈利,而隨后幾年間又出現了不同程度虧損。
上海迪士尼樂園。圖|圖蟲創意
官方數據顯示,到2021年,上海迪士尼樂園累計接待游客超83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400億元,平均每年賺80億元,在全球迪士尼樂園中營收最高。
2023年,即使多次漲價,上海迪士尼的游客量依舊只高不低,每天維持在4萬人次左右。門票漲價和游客增多使主題樂園成為迪士尼旗下最賺錢的業務。
再來看北京環球影城,從規模看,北京環球影城一期投資約400億元,算上后續的二期三期,總投資將達到1000億元。
不過,高額投入也很快為其投資方帶來了同等回報。2022年第三季度,環球影城母公司康卡斯特發布的財報顯示,其主題公園業務季度收入21億美元,同比增長42.4%。母公司首席財務官卡瓦納(Cavanagh)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第三季度,北京環球度假區實現了開業以來的首次季度盈利。
新鮮血液還在不斷涌入。英國默林娛樂集團則擬在中國興建四座樂高主題公園,分別坐落于深圳大鵬新區、上海金山區、四川天府新區(由成都和眉山兩個片區組成)以及北京房山區。除北京外,其余三座已經開始建設。上海和深圳的樂高主題公園計劃2024年正式開園。
2020年5月,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發布了《滇池旅游·派拉蒙昆明國際度假區主題公園環境影響報告書》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公示。不過,昆明派拉蒙主題公園至今沒有開工建設,在新的環評公示信息中,預計2027年12月建成,2028年2月開園運營。
3
離開IP,只能稱之為游樂園
外來主題公園品牌的相繼進入,對于國內游客來說,是不出國門即可感受到世界一流的主題公園品牌,對本土主題公園則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這將倒逼本土品牌在經營模式、娛樂方式等方面進行學習、革新和升級,對于中國主題公園產業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不過,林煥杰還是表現出自己的擔憂,“本土主題公園目前多而不強的現狀非常嚴重,精品比較少。到目前為止還是有不少公園基本上是以一般游樂設備為主,加上一點主題景觀和一兩個所謂的主題娛樂項目,就成了主題公園,面積還特別大。”“同質化嚴重、沒有IP、迭代能力差、覆蓋市場范圍小、客群定位不精準……這些都是本土主題公園遇到的問題。”他補充道。
從迭代能力角度來說,當前主題公園業態容易讓游客產生疲勞。如果一座主題公園兩三年沒有新項目,就無法持續吸引游客。
以迪士尼為例,其創始人曾將迪士尼樂園稱為“只要世間還有想象力,便永不會完工的樂園”。2019年,迪士尼公司樂園、體驗和消費品主席包正博(BobChapek)首次披露了全球樂園下一步擴建計劃——加州迪士尼和巴黎迪士尼新增漫威復仇者聯盟園區,奧蘭多迪士尼新建海洋奇緣主題游樂項目。除固定項目之外,迪士尼主題公園每年都會推出各種各樣的活動,彌補游樂項目更新的不足。
而IP是迪士尼商業帝國最核心的資產。有統計顯示,在全球最賺錢的前十IP中,迪士尼就占了5個席位。據BoxOfficeMojo數據,截至2022年,歷史上全球票房前50位的電影,迪士尼占比高達51%,相比之下,環球影業的14%,華納兄弟的13%就稍顯遜色。據海外媒體報道,2019年,迪士尼的收入約為700億美元,其中66%是IP運營領域的收入。
從白雪公主到超級英雄,迪士尼通過自主開發、挖掘經典和外延并購的方式,構建了龐大的IP生態圈。2021年,小狐貍玲娜貝兒正式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亮相。不久,“玲娜貝兒花車首秀”“誰能拒絕這么可愛的玲娜貝兒”“玲娜貝兒被上海游客拍頭”等多個話題攀上熱搜榜,可以預見迪士尼造星盈利的產業鏈模式未來仍然風頭強勁。
事實上,國外主題公園的IP,如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阿凡達等,都經過了長時間設計策劃、拍攝制作,待影視作品上映后再轉化成主題公園的實景娛樂項目,具有很好的粉絲基礎。比如1923年,華特·迪士尼在自家車庫創作出“米老鼠”,但直到1955年,迪士尼才在加州開發出自己的第一個主題樂園。在IP轉化上,上百億的投資規模、精細的開發制作等,是其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林煥杰認為,“主題公園的成長與發展必須重視IP,離開IP的主題公園只能稱之為游樂園。打造IP,是主題公園發展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沒有好的IP就沒有品牌,沒有品牌就失去了號召力,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游客量。”
2023年3月27日,在北京環球影城變形金剛園區,游客與“威震天”互動。圖|ICphoto
在北京環球度假區中,“會懟人的機器人”威震天成功出圈,成了人人必去的打卡景點。大批游客不惜排上一個小時的隊,就為了和威震天見一面甚至被他懟一懟。
對消費者而言,被動的感官刺激已很難滿足需求,傳統器械游樂也不再吸引目光。隨著“大IP時代”的到來,與IP深度融合、主題更加突出、參與度和體驗感更強的沉浸式業態,將是本土主題公園的一大突圍路徑。
此外,地方政府在主題公園項目的落地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主題公園建設的類型、與周邊城市項目的差異、是否破壞環境、能否拉動旅游經濟等問題,都需要地方政府考量。安保系統、電力、交通、廣告、消防、醫療等,也都需要政府協助。
雖然投資巨大、門票回本周期長,但主題公園門票以外的“溢出效應”卻不容忽視。有專家認為,北京環球度假區將帶來其年營業額10-15倍的區域經濟效益,從而拉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這樣的經濟效應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上海浦東川沙本是一片農田,迪士尼度假區落地于此后,旅游、酒店、零售、文化、餐飲、服飾、娛樂等系列產業商機接踵而至。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主題公園的開發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也出現了長隆、華僑城、方特等走出國門的優秀民族品牌。關于主題公園未來的發展趨勢,林煥杰給出了三點看法:規模和品質雙輪驅動,品牌化與本土化兼備,文化性和科技性支撐。做好體驗經濟,把準脈搏,堅持發展模式創新,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主題公園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