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備受矚目的沈陽地鐵九號線一期工程開通試運營,至此沈陽地鐵運營線路已達到三條,這意味著沈陽地鐵由“十”字形線路正式邁入線網時代。
在機器人領域,波士頓動力學工程公司(BostonDynamics,以下簡稱波士頓動力)是一家無論如何都無法忽視的公司,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每次公開的機器人視頻都非常酷炫,引起大量關注,也是因為它獨一無二、金光閃閃的金主履歷;先是美國國防部,接著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現在是SoftBank——它似乎從來都不用考慮賺錢的問題。
不過眼下,波士頓動力決定邁出商業化的步伐了。據國外媒體報道,波士頓動力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首款商用機器人——四足的Spot機器狗。這對于一家數十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發的公司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驗。
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家族,有的像狗,有的像人
波士頓動力是一家致力于機器人快速運動以及平衡能力研究的機器人公司,主要關注機器人的快速運動能力、負重能力和擬人行為。它成立于1992年,是麻省理工學院剝離出的項目,創始人是MarcRaibert。
記者了解到,波士頓動力學工程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7年,曾發布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雙足機器人Atlas,四足機器人BigDog、Spot/SpotMini、WildCat,“足+輪”式機器人Handle,爬行機器人Rise,偵察機器人SandFlea等。對此,記者選擇了其中四類機器人做簡單闡述。
Atlas是波士頓動力類人雙足機器人,身高近1.5米,體重近75千克,像人一樣有頭部、軀干和四肢,“雙眼”是兩個立體傳感器。Atlas的的產品迭代大概經歷了三個大的版本更新。截至2018年10月12日,最新版機器人已經可以左右腳交替三連跳40厘米臺階。
值得一提的是,Atlas也是上個月微博熱搜“停止霸凌機器人”視頻的主角。
BigDog,形似機械狗,是波士頓動力專門為美國軍隊研究設計的。在2005年,BigDog的發布讓波士頓動力公司名震一方。它由液壓系統驅動引擎,能夠適應復雜地形條件的機器人,能行走、奔跑、攀爬以及負載重物。
BigDog體內裝有由發動機驅動的液壓作動系統,四肢上裝有特殊材料制成的減震器,每邁出一步的能量都能被有效循環至下一步,保證能源動力在長途跋涉中有較高的利用效率。另外,BigDog的平衡力絕佳、能負載約180公斤武器裝備翻山越嶺、還能解讀語言和視覺命令。
Spot是于2015年2月發布的四足機器人,重量約為75公斤,可背負45公斤的有效負載進行自由行動或奔跑。Spot采用激光雷達傳感器和立體視覺傳感器感知周邊路面信息,從而有效避開路面障礙,合理協調四肢動作。
SpotMini是Spot機器人的新型且更加小型的機器人版本,并且在頭部增設了一副機械臂,可以靈活操控物體。它沒有任何液壓系統在身體上,是純電動的,所以是最安靜的機器人之一。另外,它的身體上還安裝了大量的傳感器,能夠幫助SpotMini完成各項復雜的動作以及巡航。
Handle是波士頓動力研發的首款“足+輪”式機器人,擁有控制平衡能力,在運動時能避免摔倒。而后,波士頓動力對Handle機器人進行升級,新版Handle機器人配備了視覺系統,能夠幫助尋找貨箱和可以用來裝載貨箱的運貨盤。
26年未盈利,不是被賣,就是在被賣的路上
1992年,波士頓動力公司從MIT剝離出來后便一直從事軍事項目的研發工作,并獲得了DARPA的資助(記者按: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為美國國防部、美國陸軍部隊、海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提供軍用機器人及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在被Google收購前,波士頓動力公司的研發資金大多來自美國國防部門,Atlas最初就是為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開發,希望能夠幫助軍方在災害中展開救援任務;BigDog一開始也是出于軍用設計,不過因其太過吵鬧被軍方拒絕。
2013年,Google收購了波士頓動力公司在內的7家機器人公司,將其合并成一個名為“Replicant”的項目。此次收購由安卓部門前主管AndyRubin主導,波士頓動力的300多名工程師也因此全部加入Google。
不過,自從2014年10月AndyRubin離開Google后,波士頓動力公司與Google的蜜月期也就結束了?!癛eplicant”項目便一直未能夠得到很好地發展,不僅部門無法找到合適的主管,而且企業協作也出現了問題。
國內分揀機器人圖片此后,Google于2015年重組成為Alphabet。同年12月,Alphabet宣布將“Replicant”事業部整合進Google的高級研究部門GoogleX實驗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該實驗室負責人AstroTeller表示,由于波士頓動力公司不愿放棄人形機器人項目,所以沒有被整合進GoogleX。
此時,波士頓動力公司和Alphabet之間就已經稍顯氣場不和了。機器人公司iRobot首席執行官ColinAngle曾表示,波士頓動力公司不太適合Alphabet,因為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兩足和四足機器人主要用途在于軍事領域,但Alphabet明確表示不會將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用于軍事目的。
波士頓動力公司和Alphabet的緊張關系又持續了一年,直到2016年,Google打算出售波士頓動力公司。當時,彭博社曾經對此進行過報道,稱Alphabet出售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原因是其在未來幾年中不太可能生產出可上市銷售的產品。
出售期間,曾有消息傳出日本豐田公司將接手。但最后,在2017年6月9日,SoftBank以不公開的條款收購了Alphabet旗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
藥品分揀機器人企業宣布平臺化,試圖突破商業關卡
在機器人行業中,要讓技術落地、實踐商業化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波士頓動力公司在26年的時間里,盡管經常研發出新的機器人產品,卻從未公開出售過,研發與商業化之間,存在著巨大挑戰。
據TheVerge報道,波士頓動力被SoftBank收購應該是該公司機器人走向商業化的導火索。MarcRaibert表示,商業化始終是最終目標,但獲得SoftBank的重要資源是讓波士頓動力能夠將機器人投入更高的檔次生產的原因之一。
視覺識別分揀機器人結構早在2018年,MarcRaibert就曾指出,他們的定位是成為平臺公司,讓生態圈——包括第三方伙伴、客戶,一起找到技術真正適合使用的地方。
而后,在2018年6月的CEBIT上(記者按: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MarcRaibert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他們目前正在制造約100個Spot,并且計劃在2019年把這個數量提高至1000。
不僅如此,他還表示,Spot將成為“機器人Android”——一個可定制的平臺,其他公司可以對其進行構建以滿足特定需求。不過,目前波士頓動力公司還沒有確定價格標簽,但是他們表示,最新的Spot原型將比之前的迭代成本少10倍。
分揀機器人銷售除了將Spot打造成一個可銷售的機器人外,波士頓動力公司還購買了物流創業公司KinemaSystems,為倉庫自動化鋪平了道路。
不過,自動化的未來是無法確定的,經濟學家DaronAcemoglu和PascualRestrepo今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自動化工廠或許不會變得更快或更高效,它們只是將人工換成他們的機器等價物。機器人能夠減輕人類工作,實現自動化生產遭到了質疑。
對此,Raibert持否定態度。他認為機器人會以一種好的方式影響人們的生活,會提高生產力,讓人們擺脫沉悶,骯臟和危險的工作。
記者(公眾號:記者)總結
SoftBankCEO孫正義曾表示:“智能機器人將是信息革命下一階段的關鍵驅動力”。在記者看來,波士頓動力公司機器人看起來不像一個單一的產品,而更像一個對未來的憧憬。
而現在,隨著波士頓動力公司機器人開始走向商業化,這一憧憬正慢慢變成現實。那么問題來了,商業化之后,波士頓動力會賣出多少個機器人呢?
貨物分揀機器人中國郵政快遞分揀機器人智能分揀機器人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