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服務機器人國內市場需求量迅速增加,據前瞻網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2.8億美元,2018年約達1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3.9%,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到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億美元。
分揀機器人生產廠家此次疫情也加速了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尤其體現在物資配送及巡檢、清潔領域。真機智能最早從配送服務機器人市場入手,36氪曾對其進行詳細報道。公司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做最后一公里的無人配送機器人,早期落地高端物業領域。
從19年開始,公司又陸續推出用于巡檢領域的真機青翼蝠巡控機器人、用于清潔領域的真機青道夫商用清潔機器人。本文重點介紹這兩款產品。
首先從技術路線上看,兩款新產品和最早的配送機器人真機小黃馬采用的是通用的技術路線——激光雷達搭配6輪小型機器人懸掛底盤,利用低成本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去除冗余交互部件。因此,3條產品可以實現聯合量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性價比。
快遞分揀機器人目前的問題真機青翼蝠巡控機器人面向防疫巡檢領域,產品于2019年落地,可部署在商超、高端地產、封閉園區、寫字樓、交通樞紐等地區。疫情期間,公司對產品進行改裝,已經常態化落地使用,可實現口罩監測預警、移動測溫、周邊環境異常預警以及疫情防護宣講。
真機青道夫商用清潔機器人面向清潔領域,同時搭配防疫功能。產品于2020年推出,可服務于工業園區、高檔小區、辦公園區、醫院、地鐵等區域。產品除了支持地面清潔外,還能實現紫外線消毒,幫助凈化空氣。
快遞分揀機器人走紅從產品性能上看,團隊早在2017年推出真機小黃馬時就已經實現了L4級別無人配送,因此公司產品在室內外聯通的環境下,能夠完成復雜的路況規劃。CEO劉智勇表示,機器人的實際運行里程超過20萬公里。產品續航時間可達12小時,運行速度在8-10公里/時,定位精度1-3厘米。此外,產品已具備異地部署能力,可減少工程師工作,進一步降低成本。
目前3款產品在疫情期間需求量增大,現有客戶數量約90家。CEO劉智勇表示,公司今年將側重量產推進,需要實現更大的采購量級、生產制造量級、出貨量級,難點在于供應鏈管控,因為其中涉及到上百個供應商的采購交付周期不同,還要支持生產的快速組裝、提高良品率;并且整個系統繼續降低機器人成本,進一步提高產品性價比。
食品分揀機器人設備目前市場上服務機器人正迎來一波爆發期。例如送餐機器人領域的頭部公司;高新興也將其原有的安防巡邏機器人升級到了防疫版。無人機配送也加入了隊列,比如已落地新昌縣的醫療物資配送;科比特的無人機已部署在高速路口、廣場等處,利用視覺攝像頭和紅外熱成像攝像頭對人群進行拍照和體溫監測。
圖書館分揀機器人產業背景分揀機器人展示國產分揀機器人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