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時隔三個月后再出新作。此次他設計的是一個名為“電子”的桌面小型機器人,與現有交互機器人不同的是,“電子”可看作一個電腦配件,能一步完成控制電腦亮度、聲音,充當“擬人攝像頭”等。
△“電子”在視頻時可以模仿說話人的手部動作
“撿到鼠標墊,想配臺電腦”
此次視頻在稚暉君的B站個人頻道和微博更新,他表示“電子”是一個整體難度不高,但非常有意思的支線項目。
視頻開始,他首先介紹了項目動機,是一個“撿到一個鼠標墊,想配一臺電腦的故事”。熱衷收集各種屏幕的稚暉君,這次拿到了一塊圓形LCD屏幕,使用此類屏幕制作手表、掛件的項目已經很多,他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感興趣的機器人領域。
稚暉君表示,迷你機器人已有很多,比如豐田的對話機器人“Kirobo Mini”、索尼的音樂蛋“Rolly”,但這類產品功能太單一,擴展性和開放性也不強,并且受限于體積等因素,要實現稍微智能點的交互,還得依賴手機芯片。
怎樣擁有一臺無需充電、隨時待機、有強大計算能力的機器人?稚暉君想到的辦法是,把它設計成電腦的一個配件,就能獲得電腦上的應用程序、強大算力,還能時刻連接USB。
機器人手臂可當“鍵盤”用
確定了想法,稚暉君開啟了項目設計。
首先是硬件部分,基于之前的LCD屏幕,表示自己“審美在線”的他,利用曲線建模,設計了一臺圓頭圓身、有“兩片”雙臂和一個圓形底座的機器人。作為交互的主要入口之一,他希望機器人的手機可以同時前后和左右旋轉,為此還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了獨特的舵機+齒輪結構。
隨后,通過一系列的電路、主控板和傳感器設計,機器人硬件已經齊備,下一步是軟件的設計,也是網友所謂“正片的開始”。
如果只是當“電子”當成一個播放器,那么和此前的小型機器人并無太大區別。為此,稚暉君又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多層次的開放SDK。
△“電子”的手勢識別
“電子”到底如何發揮作用?他在視頻里做了一個示范,通過調節機器人的右手,實現控制電腦音量和亮度,能部分發揮鍵盤的功能。此外,機器人還具備AI算法識別手勢的功能。“如果有兩臺機器人,在視頻的時候,不僅機器人的屏幕上能出現我的臉,他還能即時模仿出我的手部動作。”稚暉君講到這一功能的時候,網友紛紛評論“真·數字孿生”。
至此,他也提到了命名的原因,機器人叫“電子”,后面連接的計算機就是電子的“腦子”,簡稱“電腦”。
△“電子”在視頻時可以模仿說話人的手部動作
稚暉君說,上述功能只是“淺展示”一番,他在視頻末附上了軟硬件開源地址,供大家二次開發。
稚暉君上兩次刷屏的作品分別是能給葡萄縫針的機械臂,以及會直行、拐彎、躲障的自動駕駛自行車。據資料顯示 ,稚暉君2018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先進入OPPO算法崗工作,后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目前是華為AI架構師。在成為華為“天才少年”前,稚暉君已經是B站科技區鼎鼎有名的UP主。
在本次視頻最后,稚暉君回憶起10年前,自己剛入門時在論壇發的技術求助帖,并感嘆道,“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幸運的是,十年前的‘菜鳥’像鴕鳥一樣把頭扎進沙漠,然后發現沙子下面的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