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聲谷斥資億元建智能制造車間
中國聲谷智能制造車間涵蓋手板中心、模具制造、注塑生產等一系列產品制造技術,建成后可同時滿足200余家企業手板模具制造,中國聲谷正在同步推進建成產品設計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產品外觀、內部構造、電子電路、芯片等設計服務。同時配套產品檢測中心,為企業提供各類軟硬件檢測服務。
2.谷歌Assistant能控制5000多款智能設備,首次超越Alexa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獨立研究團隊公布了兩項使用激光頻率梳探測天然氣泄漏的新技術。目前,Nima Nader和同事在位于博爾德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了一款可用于探測氣體泄漏的新型激光芯片。與此同時,Gregory Rieker和同事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也研發了一款紅外光譜系統,該系統距離千米外就可探測出少量的甲烷。
3.施耐德電氣21億美元收購印度L&T電力和自動化業務
印度跨國企業集團Larsen&Toubro(L&T)日前與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行業領導型企業施耐德電氣簽署了協議,將以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3.5億元)的價格將旗下電力和自動化業務戰略性剝離給施耐德電氣。
4. 騰訊領投機器人獨角獸優必選
優必選宣布獲得8.2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據優必選CEO周劍透露,公司最新估值為50億美金,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可能還會啟動C+輪融資。從投資方組成看,社交、金融、零售到智能家居公司都有,屬“AI+”的落地場景,并不是單純的財務融資。
1.新研究揭示氫鍵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關鍵作用
中子散射技術揭示了雜化鈣鈦礦的斜方晶系結構的穩定性來自于其甲基銨離子的氮取代基與PbBr6八面體上角連接的溴化物之間的強氫鍵,實時揭示了雜化鈣鈦礦材料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基本機理,而這種更深入的理論了解將使得生產商制造出轉化效率更高的太陽能電池。
2.浙大科學家成功研發具有圖靈結構的新型分離膜
圖靈認為,某些重復的自然斑圖可能是由兩種特定物質(分子、細胞等)相互反應或作用產生的。通過一個被他稱為“反應-擴散”的過程,這兩種組分將會自發地自組織成斑紋、條紋、環紋、螺旋或是斑駁的斑點等結構。長期從事膜科學研究的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張林教授團隊把圖靈結構與膜研究結合起來,第一次在薄膜上制造出了納米尺度的圖靈結構。
3.新型聚合物新材料或將成為移動PC首選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化學家們開發出一種聚合物,可以通過熱解或化學溶解反復和定量地再循環回其單體。這種聚合物除了具有所有塑料的優點:重量輕、耐熱,堅固耐用,還可以很容易地分解和反復回收,而傳統塑料需要有毒化學品或復雜過程來分解回收。這種新材料的特性在未來可以用來制作筆記本電腦的機殼,這樣,在性價比的基礎上也不失重量輕,以及高散熱效率的特點。
4.鄂爾多斯建成百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基地
杭錦旗近日建成全市首個百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基地。杭錦旗目前引進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0000兆瓦,已并網發電1004兆瓦,成為全市第一個百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基地。其中風電項目并網發電6個,裝機30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并網發電14個,裝機680兆瓦;生物質熱電項目1個,并網發電24兆瓦。
1.無錫發布首個“超算云”
國家超算無錫中心近日發布“無錫超算云平臺”,并宣布設立10個產業化平臺,打造世界一流的超算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高性能計算應用生態圈。“無錫超算云平臺”是一個以國家超算無錫中心為基礎的高性能計算應用通用云桌面系統,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硬件支撐,超算云平臺將為科研院所、應用團隊和企業等提供應用服務云平臺軟件框架的構建及高通量調度控制。
2.銀聯商務與百度戰略合作初現成效,專有云服務落地支付領域
引入百度云金融云技術后,銀聯商務將針對目前峰值配套硬件閑置、基礎架構建設重復、資源復用和擴展困難、項目系統搭建周期過長等IT技術的痛點和難點,充分發揮私有云技術在功能兼容高、穩定性強、架構復用、部署快捷等方面優勢特點,將銀聯商務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支付、數據科技和金融服務提供商。
3.獨角獸云知聲將發布全球首款面向IoT的AI芯片
近日,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云知聲宣布,將于5月16日在北京發布旗下全球首款面向IoT的AI芯片。該芯片采用云知聲自主AI指令集,可提供面向物聯網跨設備形態的AI感知能力及本地推理能力。在全新的深度學習網絡架構下,支持DNN、LSTM等多種網絡模型,性能提升超30倍。
4.運營商爭相布局窄帶物聯網,中移動5G天津開放實驗室掛牌
昨日,中國移動天津公司召開窄帶物聯網(NB-IoT)及OneNET平臺商用發布會,宣布新一代物聯網技術在天津全面商用。繼去年天津電信、天津聯通NB-IoT物聯網在天津市正式商用之后,又一大運營商加強了對該領域的布局。
1.全球首個3D打印批量化制造中心將落戶大瀝
昨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世界3D打印產業技術大會新聞發布會宣布,今年的大會將于6月17日至18日在南海舉行。大會前一日,全球首個3D打印批量化制造中心將落戶大瀝鎮。大瀝將依托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和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全球化網絡在南海集中布局。
2.小米IPO1/3募集資金用于硬件開發,AI產品落地加速
5月3日上午,小米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文件。根據招股書的內容,小米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的30%用于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于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于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3.歐盟將出臺系列政策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歐盟委員會日前宣布將在人工智能領域采取三大措施:一是至2020年將投資15億歐元,并帶動公共和私人資本參與,預計總投資將達到200億歐元;二是促進教育和培訓體系升級,以適應人工智能給就業崗位帶來的變化;三是研究和制定人工智能新的道德準則,以捍衛歐洲價值觀。
4.LG電子收購韓國AI創業公司Acryl股份
LG電子日前表示,已經投入了10億韓元(93.4萬美元),以收購人工智能(AI)技術創業企業Acryl。根據該協議,LG電子將收購該創業投資企業10%的股份,或336,000股。LG電子表示,此舉的目標是與Acryl建立更深的聯系,因為這種技術對于機器人業務至關重要,而該業務則被視為公司未來主要的增長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