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水下滑翔機,不消動力就能在水下自立飛行1000多千米,最深可下潛1000米?!敝锌圃荷蜿栕詣踊芯克芯繂T俞建成說,這類60多千克重的新型水下機器人體系,被公認為最有遠景的海洋環境丈量平臺。
5月的一個早晨,正在三亞灣取永興島之間海疆,一個涂成奪目紅黃色、像飛機樣子的家伙,正在母船船吊的扶助下,“噗”地一聲寂靜入水,駛向湛藍深處。
“這是水下滑翔機,不消動力就能在水下自立飛行1000多千米,最深可下潛1000米。”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俞建成說,這類60多千克重的新型水下機器人體系,被公認為最有遠景的海洋環境丈量平臺。

不帶推動安裝的水下滑翔機,是個優異的大洋弄潮兒,下水沒多久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只有科研人員能夠經由過程電腦分解地理坐標體系,依照預設運轉法式判定它的方位。
“水下滑翔機,和我們一樣平常出行乘坐的飛機外形根本雷同,都有圓筒形的機身,兩側有吻合力學道理、能供應升力的翼展,尾部另有能流動、適用于操縱運轉標的目的的垂直尾翼。”俞建成說,不但模樣相像,水下滑翔機的運轉道理取滑翔機還根本雷同,只不過水下滑翔機是操縱水流而不管是氣流來“航行”。
正在黃色的機身內部,科研人員給它安裝了兩個最主要的活動部件——姿勢調理安裝和浮力調理安裝。俞建成說,水下滑翔機恰是依托姿勢調理安裝轉變重心位置,依托浮力運轉,所以它正在水中老是依曲線活動的,不克不及程度進步。
科研人員正在水下滑翔機的尾部插入了一個長長的桿狀衛星天線。根據天線,水下滑翔機能夠借助衛星體系取“父母”連結通訊聯絡,實時傳回數據、講述位置。不外,受限于總功率等因素,水下滑翔機正在水下運行時還不能取外界實時聯絡。
俞建成通知記者,水下滑翔機本年已經在南海完成了中期海上試驗和地區籠蓋試驗性使用,深度傳感器記載的最大下潛深度打破1000米,累計完成225個1000米潛深的滑翔剖面觀察。
專家報告記者,搭載了各類傳感器的水下滑翔機能夠大范圍地觀察和獵取海水的溫度、鹽度、濁度、葉綠素、含氧量及洋流轉變等信息,對開辟海洋資源、預防災難等都有重要作用。
本年下半年起,首批5臺水下滑翔機將托付相干海洋研討部分?,F階段,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討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機能以0.5節的速度正在水下飛行兩個月,最大續航范疇可達1500公里。將來,科研人員將出力研發水下續航時候更長、下潛更深的水下滑翔機,正在我國寬廣的海疆展開科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