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前的煤炭、鋼鐵、智慧公路、港口、海關等行業,到如今的醫藥行業,華為正在用其多年積累的先進技術,攪局各行各業,推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發展。
7月25日,云南白藥(000538)公告其與華為達成全面合作,雙方將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探索聯合科研創新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成本高、成功率低乃新藥研發領域的“三座大山”,而使用AI技術能夠縮短40%的藥物發現時間,節約50%-60%藥物臨床試驗時間,進而節省藥物研發成本,AI制藥正成為藥物研發新工具,并吸引了BAT等巨頭加入。
華為殺入醫藥領域
據云南白藥7月25日午間公告,7月23日,云南白藥與華為在福建省福州市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其將與華為技術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和合作,探索聯合科研創新的機制,擴大雙方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合作有效期三年。
公告顯示,在協議有效期內,云南白藥與華為愿意就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合作,提升云南白藥產品的科技含量,共同打造大健康行業的標桿和最佳實踐,開創全新的行業創新,業務發展合作模式。
據介紹,云南白藥憑借在中藥及植物領域多年積累,沉淀了行業獨有的植物標本數據庫、云南天然提取物的數據庫、國外天然產物庫,華為在AI輔助藥物研發、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案例。
云南白藥稱,其與華為擬充分發揮雙方在行業內的資源、技術優勢,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大健康行業市場的深度融合,打造大健康行業生態體系,打造精品示范項目,聚合上下游優質資源,充分發揮雙方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衍生的優勢,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共同開拓市場,實現雙方(及合作伙伴)共贏。
協議約定,華為應發揮其在ICT產品及解決方案、大數據分析、智慧城市和云計算等方面的優勢,為云南白藥提供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協助云南白藥構造、提升業界領先的信息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藥表示,本次其與華為簽署的《全面合作協議》,僅反映雙方的合作意向或原則,不涉及具體金額。
今年5月,云南白藥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表示,公司將圍繞著“1+4+1”戰略來做好企業轉型和發展。“1+4+1”戰略中最后一個“1”是指數字化技術。公司會把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前沿數字化科技引入到研發與經營的各個環節里,將云南白藥的產品創新與業務運營能力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AI破解新藥研發困局
此次云南白藥與華為合作,最值得關注的方面在于,雙方將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展開合作。
據了解,一直以來,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成本高、成功率低乃新藥研發領域的“三座大山”。
一般而言,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費10年以上的時間以及投入高昂的資金,但僅有10%的新藥能被批準進入臨床研究,最終只有更小比例的藥物獲批上市。由于不斷試錯的成本太高,越來越多的藥物研發企業開始引入人工智能開發虛擬篩選技術,以取代或增強傳統的高通量篩選過程,以期用顛覆性技術來打破醫藥研發領域“十年攻關、十億美元投入”的“雙十定律”。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新藥研發領域的“工作范圍”不斷“擴圈”,已從初期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發展到如今人工智能藥物研發,甚至有望貫穿從藥物靶點發現到進入臨床實驗的早期藥物發現全過程。
有機構統計,使用AI技術能夠縮短40%的藥物發現時間,節約50%-60%藥物臨床試驗時間,每年節約數百億美元的化合物篩選成本和臨床實驗費用,新藥研發人工智能正成為藥物研發的重要新工具。
專家指出,物理計算更適合確定靶點之后,更精準地挖掘,而AI的方法則是在數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快速探索,找到更多用于后期精準計算和實驗測試的源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未有一個主要通過AI方法篩出的藥物,獲得FDA批準實現上市,但目前有些AI制藥公司通過AI的方法已經獲得多個可以做臨床實驗的PDC的化合物,或者是接近到臨床實驗的階段。2020年1月是AI制藥臨床元年,英國AI制藥企業Exscientia與日本藥企SumitomoDainippon由AI人工智能研發的新藥候補化合物進入第一階段臨床,這是世界首次使用人工智能AI開發藥物的臨床試驗。
巨頭紛紛殺入這一領域
由于AI制藥能夠提高醫藥企業藥物研發的成功率、避免盲目投入,從而降低新藥研發成本、縮減研發周期,因此這一賽道也越來越受到外界關注。
早在去年9月,華為便在這一賽道有所動作,當時發布曾發布了“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華為方面表示,“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共學習了17億個藥物分子化學結構,可以幫助小分子化合物計算和匹配靶點蛋白質,對新分子生化屬性進行預測,從而高效生成新的藥物;另外,還可以實現對篩選后的先導藥物進行定向優化。
據了解,該模型目前已經聯合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研發廣譜抗菌藥,結果表明,先導藥物研發周期可以從數年縮短至1個月,這意味著新藥研發效率被大大提高。
除華為外,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試水這一賽道。阿里云與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合作,騰訊發布AI驅動的藥物研發平臺“云深智藥”,李彥宏親自帶隊成立百圖生科,字節跳動成立了專門負責大健康業務的極光部門,并在國內外招募AI-drug團隊。
據中信證券研報,2020年國內AI制藥賽道的投融資額超31億元,同比增長近7倍。據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國內AI制藥領域共發生34起融資事件,涉及融資總金額約84億元,平均單筆融資金額約2.5億元,且超七成獲投企業處于早期輪次。
賽迪顧問一份報告顯示,目前AI制藥已經形成三種發展模式,一是AI-CRO模式,為制藥企業和CRO企業提供外包服務;二是內部研發模式,制藥企業自研AI制藥產品;三是平臺服務模式,搭建AI技術平臺并提供技術服務。但三種商業模式結算都依賴于產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