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清華大學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開幕。不少科學家、管理者圍繞“如何構建一個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這個主題,共同探討構建適合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治理體系,分享人工智能技術前沿與治理經驗。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技術。近年來,智能化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智能時代的“大門”緩緩開啟,其中的風險也隨之而來。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認為,在提高社會生產力、賦能治理現代化的同時,人工智能也帶來了公共安全風險、隱私侵權、數字鴻溝、責任困境、倫理失范等許多新的挑戰。人工智能治理必須協同多元主體、兼顧多維目標、融合多元價值,加強全球合作與對話,構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認為,人工智能治理,要實現幾個“平衡”。
“未來,人工智能治理要倡導敏捷治理理念,實現人工智能發展與安全的平衡;倡導包容共享理念,實現不同群體共享智能紅利的平衡;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智能化與綠色化的平衡;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現差異發展與合作共贏的平衡。”
在不少專家看來,把人工智能“管起來”不再是紙上談兵,而已經到了需要開展行動的時候了。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認為,實現可信賴的AI不僅要從技術的層面下手,也需要從社會角度出發。“我們在談論人們是否信賴AI的時候,也需要探討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間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