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成為一種態度
2025-03-01

專家表示,乳業智能化是全球乳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乳企不斷強化話語權的支撐點。而伊利率先深入研究和布局“智慧乳業”,大力提高智能化水平,不僅為國內乳企智能化打造了樣本,而且對推動乳業產業升級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因為對產業鏈較長,尤其是很多業務橫跨一、二、三產業的乳品行業來說,企業的智能制造尤其需要產業鏈上中下游共同發力,把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手段深入應用到各個環節。
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中央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強調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搶占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制高點,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在全球經濟深度融合之際,善用智能化是中國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打造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樣本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既要以品質升級實現有中生新,又要以創新驅動實現無中生有。”在前不久召開的2017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峰會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有和無”的論述,一語道破民營經濟面臨的關鍵難題,也為民營經濟激發新動能提供了新思路。
專家認為,伊利以創新驅動智慧乳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不僅引領著乳業智能化的發展,也為中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效路徑和最佳樣本。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伊利為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緊緊圍繞國際乳業研發的重點領域,積極拓展人才、智力、標準、技術等資源的全球合作機會,布設了一張涵蓋全球領先研發機構的創新網絡。
在歐洲,伊利聯合歐洲生命科學頂尖學府——瓦赫寧根大學,與歐洲“食品谷”15000多名研發人員一起,共同打造一個研發實體——伊利歐洲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是中國乳業目前為止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也是中國乳業與海外研發機構達成的最為重要的戰略合作之一。2015年,在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推動下,中美食品智慧谷應運而生,由伊利集團主導實施。伊利集聚整合了眾多全美頂尖的常青藤聯盟名校、全球綜合排名前十的大學及在農業、管理、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
通過打造“全球智慧鏈”,伊利讓全球頂尖智慧資源成為中國乳業的創新引擎,合力研究國際前瞻營養健康課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營養健康需求。目前,伊利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占比高達40%,位居行業首位。
憑著創新優勢,伊利也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購買過伊利產品的消費者達11.4億人次,是中國唯一一家消費者購買人次超過11億的品牌。不僅如此,伊利的創新力作——谷粒多燕麥牛奶在尼爾森近日舉辦的“卓越創新,贏在中國”論壇中,斬獲“2017尼爾森卓越創新獎”,其杰出創新點在于“貼近消費者”。據了解,這一獎項是尼爾森在對近兩年中國市場的數千個新產品進行研究之后,根據新品上市后18個月是否具有穩定持續的銷量表現、在整個品類中所占份額、產品是否具有獨特性、以及與消費者訴求的相關性甄選而出。
詹姆斯·柯林斯曾經寫過一本火爆硅谷的管理學名著《基業長青》,描繪了基業長青這一理想狀態有賴于企業的不斷創新。作為中國創新企業的杰出代表,近幾個月以來,伊利集團捷報不斷:在荷蘭合作銀行最新一期全球乳業排行榜中再次蟬聯亞洲第一、全球第8;以上半年334.94億元總營收、33.68億元凈利潤的成績睥睨同行;與北京冬奧組委正式簽約,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服務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健康食品企業等。
正如潘剛所言,“讓創新成為伊利的態度,一旦我們擁有了自覺的態度和升級的主動權,伊利在全球乳業的影響力、在中國乳業的美譽度都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