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將在5年內普及,我們不是“中國版波士頓動力”|快公
2025-02-04

由于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同時也兼具很強的話題性,因此,仿生四足機器人作為最具前沿硬科技價值的技術領域,成為了企業提前布局的焦點。
今年年初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宇樹科技的“擰∧犇”和優必選的“拓荒牛”甫一亮相便登上熱搜;3月,南京蔚藍科技推出的第五代阿爾法機器狗收獲市場關注;8月,小米集團的9999元機器狗“鐵蛋”成功出圈;9月7日,小鵬汽車旗下生態公司的機器馬“小白龍”,引起汽車領域關注。
王興興認為,電驅動四足機器人是最近幾年才慢慢流行起來的,宇樹科技在這一塊做了很多工作。隨著軟件和硬件的逐步成熟,二者間相輔相成,很好地解決了高成本問題,產品變得越來越靈活。成本的下降以及軟件功能趨于完善,導致更多科技公司開始跑步進入四足機器人市場。
此前,亞馬遜產品副總裁Charlie Tritschler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AI 和芯片技術越來越成熟,機器人的出現不可避免。并且他們一直認為,未來5-10年后,會有更多機器人出現在普通家庭中,包括教育、醫療等場景都會成為需求點。
在王興興看來,不管小米、小鵬這些企業推出多么高性價比產品,都無礙于Unitree Go1的銷售與發布。他表示,“有一些競爭未必是壞事,這可以更加激發我們做一些創新產品。我們在這個領域深耕了很久,一直跑在同行前邊。所以,我們最大的對手一直是自己。”
回顧創業這六年,王興興感慨創業是一個很歷練的過程,需要“順勢而為”。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的身心、管理理念、價值觀都會發生蛻變。
對于供應鏈和芯片缺貨問題,王興興表示,早期階段小問題比較多,供應鏈會出現換廠商的現象。如今隨著團隊不斷壯大,人力和時間都可以通過細心溝通就能解決。
“團隊需要不斷面臨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暴露,肯定是產品體量和出貨量不夠多,只有把問題很好地解決才是最重要的。對我們來說,更多是需要有點人手和時間。”王興興對鈦媒體App表示。
目前,四足機器人本體需要100至200顆芯片之間(這里芯片指的是集成電路或模擬芯片,不包括阻容),其中包括電源、通信、存儲、MCU、CPU、GPU芯片等,占據了四足機器人的大部分成本,進口比例高達50%以上。
王興興表示,除了芯片之外,其他部分都是宇樹科技自研的。當下芯片的缺貨正影響其供貨時效性,他們正在和半導體設計公司探討“定制設計國產芯片”的方案,而國內的一些企業也在積極響應。
對于自建工廠來減少供應風險,王興興稱在考慮中。現階段,公司在生產制造部分大都依賴外包,后續為了降低成本,公司可能會自己買一些加工設備。但這依然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成本。
王興興強調,四足機器人其實在對現有的輪式、雙足移動機器人產生很大的變革效應,前者成本更低、更靈活。假如為“四足機器人改變世界”的故事設想一個理想結局,他覺得四足機器人作為載體,讓真正能移動的機器人產品走進人們生活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如果站到最終點去看,未必是人類創造了科技,而是科技自己進化出來的。”王興興說。
據鈦媒體App了解,宇樹科技正進行最新一輪融資,有望在近幾個月內公布。